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5版:每日新闻·瞭望
3  4  
PDF 版
· 教师亚健康令人忧
· 一小伙10年相亲500余次
· 村道上设起“板凳收费站”
· 岁月流逝 师恩难忘
· 老板假卖私宅 员工假戏真做
· 善待自己 善待生命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9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一个抑郁症康复者对你说——
善待自己 善待生命
  生命不能承受之痛

  朱璇玲是位退休儿科医生,退休工资不高、老伴早已去世,一双女儿已成家,她的日子过得平稳。然而,1998年大女儿、大女婿同时下岗,2000年二女儿、二女婿双双失业,她体会到了煎熬的滋味。

  “整个人没有精神,食欲不振,连电视、书报都没有兴趣看,整天赖在床上不想起,坐下来就不想站起来,失眠、早醒,尤其是清晨醒来更是感到浑身不自在,胃部难受,不知道这一天如何度过,脑子里总是浮现一些不如意的情景。”2001年11月,朱璇玲被诊断为抑郁症。

  上海市徐汇区精神卫生中心单怀海教授表示:“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杀,是预防自杀研究的首要工作,西方国家精神疾病患者占自杀死亡者中的90%以上,抑郁症是精神疾病中引发自杀的主要病种之一,其他还有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

  在黄浦区精神卫生中心治疗一个月后,不愿拖累小辈的朱璇玲乘女儿不注意,吞下了三十粒治疗高血压的硝苯地平片……被急救过来。她在接下来的就诊中隐瞒了自己的症状和自杀经历。

  2002年6月25日,她又心灰意懒,大外孙已考取重点高中,朱璇玲“决心再一次脱离苦海”。有一天临睡前,她把早已准备好的100片硝苯地平全部吞下,睡到后半夜开始呕吐,被睡在旁边的大女儿发现……

  黄浦区精神卫生中心李文杰教授一直负责朱璇玲的治疗,他告诉记者:“许多抑郁症患者非常痛苦、生活质量很低,同时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视死如归’感觉,把死亡作为最好的人生归宿,想尽方法达成自杀愿望。他们意识清晰,对自杀设计周到、方法多样,所以成功率非常高。”

  自杀,并非不可防、不可挡

  “我现在记忆力比病前还好,性情开朗,兴趣爱好恢复如前,体力正常,睡眠正常。”朱璇玲这样描绘自己现在的生活。

  “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相当比例是有效果的,最要防备的是病人自杀。”李文杰教授说,“朱璇玲能够康复,有两个关键的因素,一是她正确地寻求专业人士帮助,二是她的家人、特别是女儿细心照顾和充分理解。”

  和朱璇玲不同,许多精神忧郁、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对自己的病情认识存在误区,很少想到向医务人员、心理咨询人员、社会工作者等求助。即使就医,绝大多数患者首诊不到专业机构,而到综合性医院,主诉通常为心跳加快、胃痛等,刻意隐瞒自己的心理困境,不容易被综合性医院的医务人员识别,等到一圈检查治疗下来,往往病情加重。

  朱璇玲反复自杀的经历震撼了家人,她的大女儿为了照顾母亲,几乎时刻陪在身边、同睡一床。在女儿的陪伴下,朱璇玲向李文杰教授讲述了两次自杀经历。在充分重视下,医务人员为朱璇玲进行了系统认知治疗和支持性治疗等,辅助药物治疗,并劝慰她珍惜生命,不断鼓励她,家属也从来不责怪患者,终于将朱璇玲拉离了抑郁症的泥潭。

  太多需要帮助的人

  黄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危机干预专科是区级特色专科,获得了政府部门的资助,这里每年前来寻求帮助的约有4000人次。这些年来,在李文杰教授治疗下,有5、6位患者像朱璇玲一样走向康复。然而,在庞大的群体和严峻的现实面前,一切还远远不够。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死于自杀的比例约为10/10万,而自杀未遂者是这一比例的10倍甚至更多。我国每年有数十万人死于自杀,此外,许多自杀未遂者会再次或反复自杀。从自杀的人口学资料看,女性高于男性,农村地区高于城市,中老年高于青少年;随着社会竞争加剧、人际关系紧张,青少年自杀、大学生自杀成为社会现象。

  今年“世界预防自杀日”的主题是“终生预防自杀”,提示公众,贯穿整个生命进程中的自杀问题是一个可以预防的公共卫生问题。记者了解到,上海预防自杀的系统性社会工程正在起步。9月7日上海市心理学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等举办的上海市第5次预防自杀研讨会上,专家呼吁加大精神病患者自杀的防控和研究力度,在社区和学校建立精神疾病预防体系,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9月9日,一场义务心理咨询在徐汇区康健社区举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医疗机构启动了对癌症患者的心理危机干预。

  朱璇玲告诉“病友”:“让我们善待自己的生命,不要作无谓的牺牲,争取多活一天,看看这个美好的世界。”         据新华社

  瞭望导读

  9月10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

  昨天,朱璇玲静静地站在讲台上,她的面前,是来自上海卫生、教育、心理学、预防医学、精神病学、法学等方面的近百位专家。她的语气平静、坦然,作为一位自杀未遂的抑郁症患者,她讲述自己的经历,讲述认识生命、善待生命的故事。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瞭望 A0015 善待自己 善待生命 2007-9-10 48257178002CE17348257351005271C0[A1-新华社稿≈B1-俞力培];钱江晚报a00152007-09-1000052;钱江晚报a00152007-09-100004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