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4版:人文·晚潮
3  4  
PDF 版
· 人生难如初见 ——俄罗斯行游随想
■许 江
· 环形的纪念
· 城市实观与废墟记忆
· 人生难如初见 ——俄罗斯行游随想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9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环形的纪念
  这是一个郊外的路口,一个通衢交复的十字街心。中心圆盘耸着方尖石碑,仿佛路标,引着依稀的游人。路旁是暗红色的沙土,这有些许温热的红土,将中盘环住,形成微微兀起的坡。一尊巨大的花岗岩石碑,围在坡顶,塑成一个巨环,我们随着石阶沉入环底,潜入某个记忆的深度。那久已熟悉的雕塑,那列宁格勒保卫战的军民扶助的身影,正立在环心。四周的环壁上,火炬在微雨斜风中跳跃。从那火苗中正传播出低缓却又浑厚的乐声。这乐声一下子就撞在耳膜上,敲击在记忆的深处,让人猝不及防。前方,圆环打开一个豁口,方尖碑就从这里耸起。火炬、乐声、塑像形成一个心灵之环,攫住所有来者的心。

  这是一场战争的纪念。这场战争以她九百个昼夜的誓死守卫、百万个生命的坚韧不屈而活在一个世纪的世界大战之中,活在一个难忘年代的废墟记忆之中。当我闭上眼睛,那疯狂的轰炸、血腥的搏杀、残酷的耐力的比拼,总是那般遥远,但那哀伤却又壮烈的声音,一如这个巨环,沉甸甸地压着,让人心陷入深层的辗转。

  圣彼得堡是否忘却了这样一段历史,忘却了这样一场城市存亡、民族存亡的保卫战呢?我不知道。但是在圣彼得堡短短两天,在我与这座城的匆忙相对之中,我隐隐地感到一种缺失,一种曾经让我们打心眼里敬佩的博大而持重的气度的缺失。

  环心广场两旁是列宁格勒保卫战纪念馆。九百只炮弹镶成墙灯,照亮过道和展厅。展厅的两边是巨幅玻璃马赛克壁画,莫伊申克的造型风格镌刻着史诗般的场面,石棺一般的展台上放着当年保卫战的实物。在这个时候,俄罗斯导游却不知去向,展厅管理员正盯着我们,冷眼相对着我们的激动和感叹,绝不给出一丝会意的神色。正是在这里,在这样一个历史回望的深度之所,我们感到了那样一种缺失。

  回到地面,回到纪念广场的前场,那军民携手的主雕和两边奋力抗战的群雕,又让我们陷入一阵慨叹之中。这雕像是国内多少年同类雕像的样板,但达到这种水平却几乎全无。那广场视野的尺度,那室外雕塑的凝练,那嵌在雕塑中的从容不迫、自信自强的气度,在细雨之中,更加触人心目。如果可能,顺着那雨,飞身一个高度,俯望中的广场正如一轮大炮,那环是炮身,那伸向远方的大道是弹管,那组雕和昂向天宇的方碑是护屏。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雨渐停,天际的云霾却更显阴沉。柳永的《雨霖铃》写别情离恨,眼下,却是心头无绪、留恋无语的怅惘。两天后,我们又专程参观了叶利钦时代在莫斯科建造的二战胜利五十周年纪念广场和纪念馆,那空泛的设计、杂乱的陈列令人失望。那份失望印证了心中反复触及的这种怅惘,这份与想象中的时代记忆诀别的伤愁。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是否就是历史的天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晚潮 D0004 环形的纪念 2007-9-12 钱江晚报d00042007-09-12000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