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3版:每日新闻·新教育
3  4  
PDF 版
· 一种声音引发极大反响,
源于对中考的极度焦虑
· 中国皮影太奇妙了
· 《你猜谁会赢》
走进校园
· “穿梭于繁华,不忘前辈本色!”
· 祝福秋语
· 快来参加简历大赛
· 重高招生试行“分配制”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9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大学生寻访22位名人后裔,惊叹
“穿梭于繁华,不忘前辈本色!”
  本报讯 浙大城市学院“寻访浙籍名人后裔”采访小组,由传媒学院新闻系和新闻中心的22名大一大二同学组成,今年暑假,他们途径杭州、嘉兴、绍兴、金华、宁波、上海等地,历经艰辛,共寻访到22位浙籍名人后裔,其中不少是他们仰慕已久的。

  这些大学生是怎样找到这些名人后裔的呢?第一步:利用网络。他们先是在网上查询到丰子恺、茅盾、蔡元培、曹聚仁、冯雪峰等人的故居,然后前往实地走访。女生小汤回忆说:“在寸土寸金的上海,这些名人故居早已淹没在繁华喧嚣或普通民宅里。唯一能够证明的就是墙上还有一块不太显眼的‘××故居’的小匾牌。至于故居主人的后代住在哪里,问遍附近居民,常常是无人知晓。所幸的是,我在一家小饭馆意外碰到了上海锦江旅游公司总经理葛万军,丰子恺的外孙女正是他公司的员工。这种戏剧性的进展极大地鼓舞了同学们,可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80岁老人较真“楼外楼”

  女生陈菲丽采访的是俞平伯的后裔俞泽民老人。这位80高龄的“杭州通”,对杭城大街小巷、名人轶事如数家珍。他说,“楼外楼”这个名字的来历在年份宣传上有误。当年因菜馆建在近代著名学者俞曲园先生居住的俞楼前侧,于是菜馆老板洪瑞堂就到俞楼请先生命名,俞先生说:“既然你的菜馆在我俞楼外侧,那就借用南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的名句,叫做‘楼外楼’吧!”可是资料记载“楼外楼”创建于1848年道光年间,而俞楼却在1878年所建,试问,未有俞楼何来“楼外楼”?由此可见,后人眼里的“楼外楼”早出世了几十年。

  除此,他认为断桥的对联还可以推敲。断桥对联曰:“断桥桥不断,残雪雪未残”。 俞老说:“断桥的美正是美在‘似断非断’的意境,雪如果未残,那何称为‘残雪’呢?应该改为‘残雪雪已残’才更贴切。”

  名人后裔大都居家简陋

  令寻访途中的大学生惊讶的是,名人后裔大都居家简陋。他们举例说,敲开马一浮侄子马镜泉老师的家门,以为走错了门。房间很小,坐上五六个人就能把客厅占满。屋内基本不装修,不少书泛着微黄。唯一的“宝贝”是一副珍藏了45年的马一浮老先生当年亲笔题写给他俩的婚礼贺词:“居室敬以和持躬勤且简,庶能宜而家勉为国事干。”横批是:“求学要虚心,做事务实践。”马镜泉老师感慨道:“时光飞逝,注定有些东西将融入历史的洪流中,但也注定有些东西将成为永恒一直传承下去。”

  大学生们在寻访中发现这些名人后裔好多正忙于写回忆录。丰子恺的女儿丰一吟每天把工作日程表从早上7:30安排到晚上11:30。从参加各种有关丰子恺的研讨会、纪念会,接待相关的学者,到开设和管理丰子恺艺林,编辑丰子恺的相关著作资料,撰写丰子恺的回忆录等等,忙得不可开交。

  本报通讯员 汤剑书

  本报记者 丁星云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新教育 A0013 “穿梭于繁华,不忘前辈本色!” 2007-9-13 48257178002CE17348257351003FA785[A1-丁星云≈B1-陈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