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4日上午8点,正是准备上第一节课的间隙。
省功勋教师、杭十四中校长邱锋正走在学校教学楼二楼的走廊上。突然,看到前面走着一位女生,她快步赶上去,轻轻拍拍她的肩膀问道:“这几天对学校感觉好吗?跟老师、同学相处得好吗?”
张宁(化名)一回头,看到是校长,就开心地回答说:“挺好的,我跟老师、同学都相处得挺好。”
这个女生是高一年级的新生。本周二上午,因为抄同学作业被老师批评,刚好邱锋值周经过她的教室。张宁原本脾气有点犟,但邱锋跟她的目光一对视,她就忍不住哭泣起来。于是,邱锋专门抽出时间,跟她的家长长谈了一个多小时,双方达成了共识。
“那么你把手伸出来,我们来拉个钩。”邱锋也一脸愉快地跟张宁说。
“拉钩?为什么?”张宁不明白地问。
“我们拉个钩,你答应我要成为年级里成绩前50名的学生。这是我们的约定。”邱锋认真地回答。
“行,没问题,我们拉钩。”张宁像个大孩子一样兴奋地说。
邱锋校长很开心,因为她相信,跟她拉钩过的学生一定会努力去实现诺言,就像她前一天刚刚拿到的那份特殊“礼物”。
“礼物”是一份复印的《录取通知书》,“陈张琪同学被浙江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类录取”。专程送来这份礼物的是陈张琪的父亲陈宝龙。他说:“我儿子说,邱校长曾经跟他约定过,等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一定要给她看一下。现在他去学校报到了,所以就委托我拿着复印件来送给你。”
其实,在邱锋的记忆中,自己跟陈张琪的这个约定已经有点模糊了。“估计是我哪次跟他说笑的时候,提起要他拿到录取通知书后给我看一看,没想到他真记在心上了。”
邱锋拿着录取通知书,看了又看,非常欢喜。“这个学生性格非常阳光,平时看到老师总是笑嘻嘻的,而且乐意为大家做事。”
“拉钩”是一个互相信任的过程。邱锋说,不论是与学生本人、还是家长,只有双方彼此信任,才有可能为一个共同的约定而努力。
昨天下午2点多,陈张琪与原来高中的同学约好,回到母校看望老师们。他在校园里再次见到邱锋校长,两个人又悄悄伸出手拉了个钩,但是约定了什么现在是绝对保密的。
本报记者 沈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