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在出使日本之际,王毅用“恪尽职守、报国为民、开拓进取和不辱使命”来概括当时的心境。
三年后,中日关系终于走过了最艰难的时期,进入了全面改善、发展的新阶段。
王毅说:“大使,大使,就是大家都可以使用的人。”
受命于严峻时刻
东京都港区元麻布3-4-33号,中国驻日大使馆。
9月10日晚,这里是一派离别的气氛。
在为旅日侨界举办的离任招待会上,中国驻日大使王毅说:“根据国内的指示和工作安排,我将于本月21日结束任期回国。”
跟王毅大使有过接触的上海社科院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兼交大环太研究中心主任王少普教授如此形容他对王毅的印象:“风度翩翩,才华过人,大局观好,对日本事务有很精深的了解。”
三年前,从齐齐哈尔侵华日军遗弃化学武器伤人事件到日本人珠海集体嫖娼,从“钓鱼岛事件”到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从日本修改和平宪法到围绕东海油气开发发生的主权之争再到亚洲杯比赛中的不愉快……
这就是当时的中日关系现实。
三年前,同样是9月10日,身着深色条纹西装、系蓝色碎花领带的中国新任驻日大使王毅抵达东京履新。
赴任前,王毅在北京表示,在出使日本之际,他想用“恪尽职守、报国为民、开拓进取和不辱使命”来概括当时的心境。
中日关系急需打破僵局。王少普说,三年前,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中日关系处在一个相当困难的时期,王毅恰在此时出使日本,可谓受命于危难之际。
时年51岁、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王毅精通日语,1989年至1994年,曾在中国驻日使馆担任参赞和公使衔参赞。在中国外交界,他是有名的“日本通”。
9月10日,出使日本;9月15日,向日本天皇递交国书;10月19日,会见时任日本外务大臣町村信孝;11月4日,会见时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王毅迅速进入角色。
10月18日下午,位于东京内幸町的日本记者俱乐部门庭若市,200多名日本各大电视台、各大报纸以及其他国家的记者聚集记者招待会现场,前来采访中国驻日大使王毅赴任后举行的首次记者招待会。王毅在两个多小时的记者招待会上,用日语应答如流,赢了一个满堂彩。
王毅出使大有深意
因为在处理“朝核危机”上声誉鹊起,很多人都通过媒体了解了王毅: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外交部最年轻的副部长,“新派外交官”的代表人物之一,“日本通”——1989年至1994年,他曾在中国驻日使馆担任参赞和公使衔参赞。
外交界的资深人士指出,当时,原中国驻日大使武大伟在2003年年底就任期已满,但直到第二年8月中旬才最终卸任,说明中央在继任人选问题上也颇费思量。
“不过,王毅最初的去向并非日本,而是加拿大,”外交界资深人士透露说。另一位外交界人士说,他缺乏欧美工作背景,这是出使加拿大的理由之一。
然而当时的中日之间关系非但没有好转迹象,反而因种种事端导致摩擦加剧。全面权衡后,中央确定王毅出使日本。
按外交惯例,驻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大使为副部级,驻日朝德等重要国家的大使亦然。而以副部长身份改任大使,在中国外交史上也曾出现多次。例如,前外交部长李肇星就曾以副部长身份转任驻美大使。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冯昭奎研究员表示,与其这样说,不如说是中日之间的关系选择了王毅。
王毅也被认为是中国新一代外交官的代表人物。既坚持原则,又保持适当的灵活性;在代表国家利益和形象的同时,也要发挥个人的智慧和魅力,这是王毅被寄望的。
“在担任驻日大使期间,王毅既坚持原则,与日本前政府领导人有碍中日关系的错误做法作有理有礼有节的斗争,又广泛接触日本各阶层人士,介绍中国政府的对日方针,转达中国人民对日本人民的友好感情,对改善中日关系以及促使中日之间形成战略互惠关系的框架,发挥了重要作用。”王少普这样评价王毅。
对中日关系很有信心
2006年10月,刚刚当选日本首相的安倍晋三访华,展开“破冰之旅”,中国也成为安倍9月26日担任日本首相以来出访的第一个国家。
今年4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日,展开“融冰之旅”,中日就构筑战略互惠关系达成重要共识。
8月29日,中国国防部长曹刚川访日,这是时隔9年后中国国防部长再度访日,中日中断已久的军事交流重新开启。王毅大使还陪同曹刚川会晤了安倍。
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澳大利亚悉尼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活动期间,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会晤,邀请安倍年内再次访华。胡锦涛说:“中日关系正处于重要时刻,双方应该继续保持两国关系的良好势头,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如今的中日关系,已与3年前不可同日而语。
虽然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12日突然宣布辞职,为刚刚升温的中日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但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在记者会上的表态,让人乐观看待中日关系的前景。姜瑜说:“近年来,中日关系在两国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与发展。安倍首相为此发挥了积极的建设性作用。我们相信,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势头将会继续下去。”
王毅在离任招待会上总结说:“三年前的今天,我背负着国家与人民的嘱托来到日本工作。当时,中日关系正处在一个严峻的局面。但我始终相信,中日两国和平共处是时代的潮流;两国人民友好相处是时代的潮流;两国加
强互利合作是时代的潮流。任何背离这一潮流的言行都是不得人心的,任何背离这一潮流的势力都是不可能长久的。3年后的今天,中日关系终于走过了最艰难的时期,进入了全面改善、发展的新阶段。我和大家一样,对此感到欣慰和高兴。当然,今后两国关系可能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问题甚至摩擦,但是,我对中日关系的前景始终是乐观的。”
外交也要抓小事
“中国大使要请客了!”居住在东京元麻布一带的市民互相传递着这个消息。
这是2004年11月6日,离王毅赴任不到两个月。
中国大使馆首次宴请使馆周围的邻居,举行恳亲会。日本人有个规矩,新入住者往往主动向左邻右舍打招呼,说些“请多加关照”之类的客气话。上任不久的王毅也想入乡随俗。
没想到活动大受欢迎,300多名来宾让平时从不对外开放的大使馆草坪也摆上了桌子。王毅说:“中国有句老话叫‘远亲不如近邻’,从世界看中国与日本是近邻;从东京地区看,使馆与大家是近邻,我们应该成为好邻居。”
这个看似平常的活动立即引来媒体瞩目。王毅说:“外交并不都是大事,也要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与每个人的交往做起,这样逐渐地积少成多,就能聚集起很大的力量,产生很大的影响。”
小事何止这些?
在日本横滨,有一所著名的山手中华学校,建于1898年,是由孙中山先生首倡,当地华侨捐款建成的一所侨校,目前正在进行扩建工程。
王毅在为旅日侨界举办的离任招待会上讲话说:“学校发展是件大好事,但是找一个新校舍谈何容易,最近我听说这个事情有了新的进展,感到非常高兴。”
他还有一个愿望,就是为在日华人华侨的子弟们办一所真正的中文学校,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个愿望还没有实现,留下了一点遗憾。希望大家能继续努力,把这件事办成,办好。”
目击者形容,讲到情深处,王毅眼中闪出点点泪光。
他说:“我曾经半开玩笑地说过一句话:大使,大使,就是大家都可以使用的人。就是为大家服好务,为大家大办好事、多办实事、快办急事、妥办难事。”
王毅大使简介
1953年10月 出生于北京市
1969年9月 中学毕业
1969年9月-1977年2月 下放黑龙江省农村锻炼
1977年2月-1978年3月 返回北京
1978年3月-1982年2月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亚非语系学习
1982年2月-1984年9月 外交部亚洲司随员
1984年9月-1987年8月 外交部亚洲司副处长
1987年8月-1989年9月 外交部亚洲司处长
1989年9月-1993年4月 驻日本使馆政务参赞
1993年4月-1994年3月 驻日本使馆公使衔参赞
1994年3月-1995年6月 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
1995年6月-1998年4月 外交部亚洲司司长
1998年4月-2001年2月 外交部部长助理兼政策研究室主任
2001年2月-2004年9月 外交部副部长
2004年9月- 中国驻日本特命全权大使
主要学历:1982年2月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亚非语系文学学士学位,1997年8月至1998年2月赴美国乔治敦大学外交研究所任访问学者,1998年4月获南开大学在职研究生班世界经济专业经济学硕士,1999年9月起攻读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博士学位,已修完博士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