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妍婷
当一群才踏入大学校门的浙江企业家子女站在台上,用羞涩的眼神打量着台下的时候,台下坐着的饱经风霜的企业家们,心中其实也并不踏实,从他们脸上似乎可以读出各种复杂的心情:有的皱着眉正为孩子的青涩着急;有的微笑着因为孩子的落落大方得意;有的表面镇定,内心却像在谈判桌上一样紧张;有些故作轻松和旁人聊着天,其实也在暗中比较着这群孩子……
“浙商的接力棒交给谁?”曾被研究民企的学者们列为“浙商的十大悬念”之首,对于接班这个话题,企业家们兴趣昂然,此次的新思维论坛,不少企业家还带上了子女一起来寻找答案。
本报和浙江省清华学子总裁经济合作发展促进会共同举办的“浙商新思维”系列论坛,前两期关于企业并购、上市的话题广受各方好评,本次论坛讨论企业传承问题,除了专家、企业家,还专门请来了一批至今仍被保护着的羽翼未丰的未来掌门人。
浙江第一代民营企业交接班高峰时间即将到来,家族企业接班问题成了社会的焦点。只是很长时间以来,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在企业家身上,而忽略了这一事件的最直接当事人——准接班人的想法。接班不是一厢情愿就可以大功告成的,这个“接力棒”能不能顺利交接,传的人要有技巧,接的人也得有水平。
中国最早一代的企业家“家长”们已经到了暮年,交接班迫在眉睫。
从大学校园里开设的“少帅班”,到去年底获民政部门批准的“宁波家业长青民企接班人专修学校”,甚至某教育集团推出了学费高达80万元的“企业新掌门人缔造营”,“未来掌门人”培训市场逐渐繁荣起来。尽管不少家族企业掌门人对接班人问题讳莫如深,但从各种“少帅班”的市场反应不难看出,大部分人还是想把企业交给自己的子女。
今年暑假,清华学子总裁经济发展促进会中就有20多个企业家,把子女送进“卓越接班人锻造计划”中培养,不光让他们学习技能和管理,还培养他们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艰苦奋斗的意识。“父母辈越辛苦就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更好一些,但过度的呵护却使得这些孩子特别不能承受压力。”促进会副会长郑红告诉记者,同学会员们的交流中,大家都会谈到企业将来,不少人都想交给自己的子女,只是言语中总担心这群孩子挑不起这份重担。
为了聆听更多未来接班人的想法,记者上周还专程赶赴慈溪,采访正在宁波家业长青民企接班人专修学校学习的“准二代”。与本次论坛上那群还在校园里求学的孩子不同,他们大都已经进入了接班的程序,或是在父亲的公司里担任要职,或是已经出来开辟江山。那是一群极重面子又有想法的年轻人,他们享受着风光,更承受着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