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4版:每日新闻·生命
3  4  
PDF 版
· 医院推出孕妇营养餐
· 紧张也会导致流产
· 仁心仁术送生命最后一程
· 无痛微创拔牙
· 季节转换易发病
心律不齐需当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9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仁心仁术送生命最后一程
杭州关怀医院供不应求 今年年底有望扩建
  本报讯 虽然无法下地走路,无法口齿清楚地表达意思,杭州96岁的吴大伯还是在病房里对每一位走到床边的人微笑点头。吴大伯已经在浙江老年关怀医院生活了2年,有医生定时给他检查,护工每两小时帮他翻身,退休的女儿每天来看看他,聊聊天,对这样的晚年生活,从他的表情上人们读到更多的是“知足”两字。

  多了一份安全感

  也有机会多交流

  看上去,吴大伯头发、眉毛雪白,脸色不错,给人鹤发童颜的感觉。早上,他正在挂盐水,坐在一旁的护工王玉梅正把西瓜瓤掏出来装在碗里,再耐心地一口一口喂他。除了喂食,王玉梅还每天按时给老人擦身,吃药,洗衣服。吴大伯的女儿吴美珍,几乎每天都来看看父亲,“我住得近,退休在家也没事情,来聊聊天,陪他看看报纸。”吴大伯戴上老花镜,能念出新闻标题,他很关心国家大事。

  老人有8个儿女,年纪最大的有70岁。几年以前,老父亲住在女儿家,有天白天,家人有事都外出了,就只剩老人。真是不凑巧,老人恰恰不小心摔倒了,腿上摔出了血。他也没办法自己止血。几个小时后女儿回到家见到父亲躺在地上失去知觉,痛心不已,赶快送往医院急救。虽然后来命是救回来了,但这件事让几个子女现在想起来还后怕。几个儿女商量后,又征求了老人的想法,最后老人来到了关怀医院。有了医疗上的无微不至的照料,吴大伯多了一份安全感。又有医务人员和护工经常在他身边,吴老不再感到寂寞。

  几乎每隔两小时,护工就来帮吴大伯翻身,他一点点帮吴大伯换了个位置,老人一直笑着点头。护工说,长期卧床的老人不动很容易生褥疮,每两小时给他们翻翻身,就好多了。

  隔壁病房的张奶奶算是病区最“活跃”的老人,82岁的她面色红润,不仅能自己下床走动,说起话来语速飞快,头脑反应很快。但医生说,最怕的就是张奶奶这样“好动”的老人,一不留神摔倒,可不是闹着玩的,所以,不管老人走到哪里,护工阿姨都在一边陪着。“这里的医生护工很贴心哩!夜里也时常来看看我们睡得好不好。”    

  200多张床供不应求

  病人个个照料不容易

  病房大楼的2、3、4楼三个病区,住了230多位老人,因为病房紧张,不少老人是加床的,即使这样,也有不少家属等着把老人送进来。病区主任申罗英是他们的大管家,医疗、护理、看护,她都要一一细心安排。

  “照顾老人不是容易的事,一些老人因为疾病,脾气变得很怪,对他们更要细心。只有把他们当作自己家人,才能把老人照顾好。”申罗英说。有一次,医院转来一位93岁膀胱癌的老人,医生把老人接到病房,一掀开被子,老人全身长满褥疮,疮口爬着蛆虫,散发阵阵恶臭,家人都一个个捂着鼻子往后退。申医生二话没说,马上取来药品器械,和护士清洗老人的创口,仔细地将一条条蛆虫取出,清除一块块腐烂坏死组织。一直呻吟的老人,感激得眼泪不断地流下来。

  申罗英说,住在这里的老人大部分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要么是中风偏瘫长期卧床,要么是痴呆患脑萎缩,还有高血压,心脏病,肺气肿及晚期肿瘤患者。在人生最后的旅途中,医护人员为他们送上一缕阳光。医护人员曾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杭州市“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申罗英今年被评上“首批拱墅区名医”。

  副院长胡明卫告诉记者,浙江老年关怀医院是浙江省第一家集医疗康复护理为一体的老年病专科医院,床位一直处于供不应求。“新病房大楼估计年底造好了,老人可以搬到条件更好的病房,也会有更多老人得到专业细心的照顾。”

  本报实习生 俞帅清

  本报记者 王 蕊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生命 A0014 仁心仁术送生命最后一程 2007-9-18 48257178002CE17348257359001062A6[A1-张谷风≈B1-张谷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