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16版:发现
3  
PDF 版
· 探月欲揭月球5大谜团
· 浙大教授研制成功
新型大块金属玻璃
· 谷歌地图卫星发射升空
分辨率提高至0.5米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9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大教授研制成功
新型大块金属玻璃

  本报讯 日前,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报道了一项突破性的科研进展:浙江大学新结构材料国际研究中心蒋建中教授,组织开发了目前世界上尺寸最大的稀土基金属玻璃材料——直径为35毫米的镧基金属玻璃体系。

  世界著名高压科学家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John Tse教授评价说:“这是第一次在大块金属玻璃合金体系中观察到非晶多形态相变的现象。这项科研成果是非常令人鼓舞的,它必将引导更多的理论和实验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

  金属玻璃是一种新型的金属材料,学名叫非晶态金属,1960年被美国科学家皮·杜威等首次发现以来,引起了金属材料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金属玻璃具有很高的强度、硬度、弹性和耐腐蚀、耐磨损性能等,它可以经受180°弯曲而不断裂,断裂韧性值可达到钢的5倍,目前已成功地应用在城市交通信号自动控制装置的探头上。虽然全球都认识到金属玻璃作为结构材料和复合材料大规模运用的种种优点,但目前影响其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在于缺乏金属玻璃大型块状材料。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蒋建中是国家杰出青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也是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在中国第一个投资的国际合作科研项目负责人,一直致力于大块金属玻璃材料的研发。由他主持开发的镧基大块金属玻璃是大块金属玻璃大家庭中的一名“新成员”。它具有极强的玻璃形成能力和非常低的玻璃转变温度等特性,在较低的温度下就可以进行超塑性变形,把它放入100摄氏度左右的水中,就可以进行拉伸、折叠等变形。这不仅为一系列应用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同时又为研究过冷金属熔体的玻璃转变提供了理想的平台。 本报通讯员 周炜 本报记者 沈蒙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发现 D0016 浙大教授研制成功
新型大块金属玻璃
2007-9-21 48257178002CE1734825735B0032D811[A1-沈蒙和≈B1-朱国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