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4版:焦点人物
3  4  
PDF 版
· 敬业奉献
· 孝老爱亲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9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敬业奉献
专心致志以事其业。
  宋朝人朱熹这样定义“敬业”,那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就是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一心一意,任劳任怨,精益求精。在这样的氛围之下,人们自然能为我们这个社会,我们这个国家奉献自己所有的才华。

  这次入选这个“敬业奉献”榜单的人们,则用自己的行动,同样给出了最好的回答。我们要为这些在工作岗位上做出最优秀成绩的人们喝彩,同样,我们也要为每一个认真工作在工作岗位上的人喝彩。

  人物一:袁隆平

  袁隆平是一位视科学为生命的科学家。为了杂交水稻事业,他几十年如一日,矢志不移,默默奉献。

  研究条件的简陋艰苦、滇南育种遭遇大地震的威胁、上千次的实验失败,都动摇不了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决心。几十年来,他像候鸟一样追赶着太阳南来北往育种,在攻关的前10年有7个春节是在海南岛度过的。

  人物二:方永刚

  方永刚是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入伍20多年来,他以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立足本职岗位,深入学习、积极传播、模范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在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方永刚先后出版16部政治理论专著,完成10项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项目,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荣获全军院校育才银奖、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人物三:钟南山

  一场SARS,让全中国认识了钟南山。

  在抗击SARS的战斗中,钟南山主动承担广东省危重病人的救治,较早确立了广东的病原,总结出诊疗原则,成为抗击SARS的领军人物。

  在平时的工作中,他坚持每周二的大查房和周四的专家门诊,为患者服务;坚持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教导学生“学本领和学做人相统一”,以身作则弘扬“医德就是想方设法解决病人的实际困难”的价值观。

  人物四:张云泉

  张云泉是江苏省泰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信访局局长。

  他坚守信访岗位24年,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平均每年接待上访群众2000多人次,处理人

  民来信2000多封,接听来访电话几千次,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被广大干部群众赞誉为“连心桥”上的贴心人。

  张云泉常说,“做人必须像人,做官不可像官”。他把青春年华和毕生精力全都献给了党和国家的事业。

  人物五:王顺友

  26万公里,这是王顺友自从1985年参加工作以来,在邮路上走的距离。他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邮政局投递员,一直从事当地马班邮路投递工作。

  一年中,王顺友有330天左右的时间在大山中度过,无法照顾家里,野外条件艰苦,野兽袭击、意外受伤乃至肠子被骡马踢破,都没有阻挡他的投递步伐。

  人物六:许振超

  许振超所在的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是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企业之一。

  而作为起重机部门的经理,许振超参加工作三十多年来,自学成才,苦练技术,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绝活,他以“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的精神,先后六次打破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使“振超效率”令世人赞叹。

  人物七:李素芝

  李素芝1976年12月自愿进藏担任军医,现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

  在西藏工作31年,李素芝外科主刀手术13000多例,抢救垂危病人、重大手术600多例,被誉为“高原一把刀”。

  而且,他还跑遍了西藏边防连队和哨所,行程逾百万公里,为军民巡诊21万余人次,驻藏部队连续10年没有一名官兵因急性高山病死亡。

  人物八:刘玉莲

  刘玉莲是新疆哈密市二堡镇二堡村的一个普通的乡村医生。

  在41年的艰辛工作中,刘玉莲医治患者30余万人次,累计为贫困患者垫付医药费3.5万多元,为村里贫困学生捐助学习用品价值6000多元。这个数字放在40年漫长的时间里也许不算太多,但是从刘玉莲微薄的收入来看,却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几十年来,刘玉莲一直是一个没有正式编制的“临时工”医生,工资去年才涨到每月350元。

  人物九:包起帆

  包起帆是在上海港口生产第一线作出重要创新的工人专家。他在20世纪80年代就是一名革新能手,相继发明了新型木材抓斗、生铁抓斗、废钢抓斗系列,被誉为“抓斗大王”。

  他还开辟了我国首条内贸标准集装箱航线,此后,继续钻研,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带有集装箱电子标签的商业运营的集装箱班轮示范航线,被国外专家誉为“这是一场改变人类运输方式的革命”。

  人物十:申纪兰

  76岁的申纪兰是全国唯一连任一至十届的全国人大代表。

  1952年,申纪兰带领山西当地西沟村姐妹们下地劳动,率先在全国争得了男女同工同酬的权利。半个多世纪以来,不管形势如何变化、地位如何变迁,她始终坚持扎根西沟,建设农村。

  改革开放以来,她很快完成了一个从农业劳模向现代企业家的角色转换。利用本地丰富的硅矿资源优势,多家重点企业,迅速带领当地百姓走上富裕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焦点人物 C0004 敬业奉献 2007-9-24 钱江晚报c00042007-09-2400031;钱江晚报c00042007-09-2400029;钱江晚报c00042007-09-240003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