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2版:每日新闻·发现
3  4  
PDF 版
· 没有他们的发明就没有MP3
· 谁能获奖
屡猜不中
· 今天的硬盘、U盘是他们搞出来的
· 取消长假,你赞同吗
· 诺奖人物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7年10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法德两科学家因发现“巨磁电阻”效应折桂物理奖
没有他们的发明就没有MP3
  当普通百姓多年来已经习惯于去仰视那些诺贝尔奖得主的杰出发现发明时,我们却意外地看到,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的获奖成果,离我们是如此之近。在我们背包中的笔记本电脑里,在我们口袋中的音乐播放器里,我们都能分享到这一伟大成果所带来的福祉。

  瑞典皇家科学院9日宣布,将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奖授予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巨磁电阻”效应。新闻公报中说,“今年的物理奖授予了用于读出硬盘数据的技术。感谢这项技术,使得硬盘在近年来迅速变得越来越小。”

  小体积,大容量的变革

  伴随着信息化浪潮的到来,人们开始面对越来越巨大的数据量,因此也开始寻找制造不断减小硬盘体积、同时提高硬盘容量的技术。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费尔和格林贝格尔各自独立于1988年发现了一个全新的物理效应——“巨磁电阻”效应,突破了大容量小硬盘制造技术最狭小的瓶颈。

  据介绍,所谓“巨磁电阻”效应,也就是指在一个巨磁电阻系统中,非常弱小的磁性变化就能导致巨大的电阻变化的特殊效应。而我们知道,如果想要制造容量越来越大、体积越来越小的硬盘,必须解决如何将弱小的磁信号变化放大为清晰的电信号的棘手问题。这是因为,当硬盘体积越来越小、容量却越来越大的同时,势必要求磁盘上每一个被划分出来的独立区域越来越小,这就导致了每个独立区域所能记录的磁信号也越来越弱。但是借助“巨磁电阻”效应,人们能够制造出更加灵敏的数据读出头,将越来越弱的磁信号读出来后因为电阻的巨大变化而转换成为明显的电流变化,使得大容量的小硬盘成为可能。

  1997年,第一个基于“巨磁电阻”效应的数据读出头问世,并且很快就此引起了硬盘“大容量、小型化”的革命。如今,包括在笔记本电脑、微型音乐播放器等各类数码电子产品中所装备的大容量硬盘,基本都应用了“巨磁电阻”效应,这技术已经成为业界新的标准。

  发现“巨磁电阻”的两个人

  “没有这一伟大发现,MP3和IPOD行业就将不可能存在,”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委员博耶·约翰森说,“没有了巨磁电阻效应的发现,你就不可能拥有一个IPOD。”而在奖项揭晓之后,美国物理研究所的新闻发言人费尔·施尔韦更是对此大加褒扬,“我几乎不能想象,还能有什么应用发明比在硬盘工业内的这项发现更加具有轰动效应的了。我们每一个人如今都拥有好几个电子数码设备,这其中就有这样的发现所带来的应用成果。”

  而对于费尔和格林贝格尔两人来说,尽管也曾经梦想过能够获得诺贝尔奖,但当喜讯传来之时,依然无比兴奋。“我知道我是提名者中的一个。但是真得奖了,这还是一个天大的惊喜!”“有人告诉我,如果有从斯德哥尔摩打来的电话,那么这只能是诺贝尔奖的通知,”格林贝格尔在获奖后对媒体幽默地说,“正有一大群人站在我的门外,我得去跟他们喝杯香槟!”    

  纳米技术的首位应用者

  对于诺贝尔评奖委员会的委员们来说,之所以将今年的物理奖授予这两位杰出的科学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发现的“巨磁电阻”效应已经大范围地获得了实际应用,造福于人类,更因为该发现还有着极其巨大的潜力,有望在将来继续大大推动人类社会的信息化进程。

  这是因为,硬盘的数据读出头是由多层不同材料薄膜构成的类似“三明治”的结构。而上世纪70年代另有科学家发明的一项技术,即制造不同材料的超薄层的技术,使得人们有望制造出只有几个原子厚度的薄层结构。结合这一技术,只要在“巨磁电阻”效应依然发挥作用的尺度范围之内,人们将能够进一步将新型的硬盘体积缩小到可能很多人如今无法想象的程度,并大大提高其容量。“基于这一原因,巨磁电阻效应可能将带来被人们广泛寄予厚望的纳米技术领域的第一个真正的实际应用。”     本报通讯员 潘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发现 A0012 没有他们的发明就没有MP3 2007-10-10 48257178002CE1734825736F004DE62A[A1-梁建伟≈B1-梁建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