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8版:每日新闻·现场
3  4  
PDF 版
· 贺金婚
· 渔船深夜触礁
七名船员获救
· 对弈
· 企校共享
科技大餐
· 民间绝技也是“非遗”
· 铜像落成
烈士回家
· 一次偶遇,再续师生缘
· 因为一点矛盾
竟在食堂投毒
· 外表光鲜亮丽
内藏团团败絮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0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早晨起床后,她总要看看对面一楼的窗帘是否拉开——
一次偶遇,再续师生缘
  ■本报驻宁波记者 曹婷婷

  

  “真的觉得做老师很幸福。”在宁波江北槐树社区,84岁的老教师忻安悦对记者说。那片刻,她昏花的眼睛里突然有了神采。自从忻老师搬进这个社区两年来,她50多年前的学生——现年69岁的徐素英成了她最得力的生活助手,照料起居、帮忙家务。虽然琐碎,但是师生之情却山高水长。

  “其实当年我并没有直接教过她,只不过知道学校里曾有这个学生而已。”说起徐素英的尊师情,曾在东钱湖陶公山大公小学当老师的忻安悦很是感动。

  84岁老师的感慨

  她每天都来看我

  忻安悦夫妇的家在槐树社区166号1楼。

  “我们是在2005年11月搬到这个社区的,当时一直担心没有熟人,毕竟我们年纪大了,很需要有人照顾。”忻老师说:“有一天,住在对面164号3楼的一个人跑来问我是不是忻老师,说自己以前是大公小学的学生。”忻安悦回忆起这一幕时,印象十分深刻:“当时真是不好意思啊,我根本想不起来曾经教过这么一个学生。后来我左思右想了一天,又问了问以前的同事,第二天才想起当年的确有过这么一个叫‘徐素英’的学生。”

  忻老师告诉记者,当年徐素英由于家庭困难,读书很晚,所以14岁时还在读小学,个头比一般孩子高。她那时候是班干部,经常会跑到老师的办公室,“所以我认得她,虽然一直没有教过她”。

  从那以后,徐素英就成了忻老师家的常客。“在对面阳台上看见我正吃力地晒被子,她就会急忙跑下来帮忙。每天来问我身体如何,经常带来热腾腾的炒菜。她最近去了上海陪妹妹看病,走之前还不放心我,一定让我好好注意身体。”忻老师高度近视,耳朵也不好使,此时此刻,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叙述中,似乎没有任何声音可以打断她的回忆。

  69岁学生的讲述

  每天看对面窗帘有没拉开

  徐素英知道记者在采访这件事后就笑了:“我家老头子跟我说了你在找我,其实我做的事都是应该的。”

  两年前的一天,当时徐素英正站在3楼阳台上往下看,忽然觉得住在对面一楼的一位老太太很面熟,仔细想了想,认出她是小学时的老师忻安悦。于是,她便去认师了。

  “去见了忻老师后,第二天她居然就叫出了我的名字,那时我挺高兴的。后来就常常去看她,因为她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太好,我挺不放心的。”徐素英笑着说:“我每天早上5点多出门锻炼,大约6点多回来,那时都会看看对面忻老师家的窗帘有没拉开,如果她起床了就一定会拉开的。她平时起床很有规律,一般路灯灭了,她就差不多起床了。”

  但有一天,大约6点半了,忻老师家的窗帘依然关着。徐素英心里不安,急忙去敲门,发现老师刚刚起床。“那天她确实身体有些不舒服,所以就起得晚了。”徐素英说:“她这样的年纪这样的身体,我能不担心吗?”

  如今,拉窗帘似乎已经成了师生间的默契:起床的那一刻报一声平安。

  76岁老伴的描述

  不管到几时,老师就是老师

  徐素英76岁的老伴李先生也把忻老师当成了自己的老师。

  平时,老俩口喜欢吃素,但隔三差五,李先生便借口说要改善伙食,就下厨做上一顿拿手的荤菜,比如肉丸子。其实李先生知道徐素英的脾气,这一顿好菜是少不了老师的。这时,徐素英便会立刻端上一盆给忻老师送去,说是老人需要加强营养。夏天的时候,两人还会捎上一只大西瓜给老师家送去。

  李先生告诉记者:“虽然我们俩也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了,和忻老师年纪差不了多少,但是老师就是老师,尊敬老师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应该的。”

  李先生还告诉记者,徐素英一向很尊敬老师,有时候去东钱湖,仍然会去看看以前的老师。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现场 A0008 一次偶遇,再续师生缘 2007-10-13 48257178002CE17348257371002F3F3D[B1-郭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