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4版:中共十七大·视点
3  4  
PDF 版
· 非凡的五年 伟大的历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10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非凡的五年 伟大的历程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回顾
  历史的车轮,总是在永不停息的奋进中书写进步和发展的轨迹。

  宏伟的事业,总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奋斗中不断向前推进。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与时俱进、顽强奋斗,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的丰硕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展现出更加蓬勃的生机和更加旺盛的活力。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5年,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5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的5年,是中华民族向着伟大复兴阔步前进的5年。5年的实践昭示: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是在新的条件下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务实求新、奋发有为的领导集体。

  

  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5年来,一个主题贯穿始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中国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5年前,党的十六大顺利完成中央领导机构的新老交替,海内外舆论关注着这个问题。

  2002年11月15日11时40分许,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胡锦涛强调,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就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作出的郑重宣示。

  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新世纪新阶段,怎样实现中国更好发展的重大课题摆在了全党全国人民面前。

  2003年早春,一场灾难突然袭来。非典疫情肆虐,给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严峻挑战。

  在抗击非典的紧要关头,胡锦涛总书记出现在疫情严重的广东,出现在人民群众中。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终于夺取了防治非典的重大胜利。尽管受到非典疫情和自然灾害影响,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仍比上年增长了10%。

  抗击非典的斗争,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促进经济社会、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错综复杂的世情、深刻变化的国情,让我们更加认识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必须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更好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2003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深刻指出:增长是发展的基础,但增长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发展。不重视质量和效益,不重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不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就会出现增长失调、从而最终制约发展的局面。

  这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行动纲领。

  就在这次全会上,党中央鲜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这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展开。四个建设一起抓,“四个轮子”一起转,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向前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煤电油运全面紧张……面对一个时期纷繁复杂的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见微知著,果断作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决策部署。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质就是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消除可能导致经济大起大落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以充分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人们注意到,2006年下半年开始,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部署明确提出要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以往提法相比,“好”字排在了“快”字之前。

  在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下,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有效抑制,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明显加强,国民经济连续4年保持年均10%以上的增长速度,比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高出5.5个百分点。我国经济总量突破20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1000多美元增加到了2006年的2000多美元。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过去的5年,党中央、国务院为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村面貌为之一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基石是制度保障。

  2004年9月15日,首都各界代表3500多人在人民大会堂隆重集会,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党同志、全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全国各族人民都要增强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把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好、完善好。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出台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专门文件,中央和各省级政府取消、调整近2.4万项行政审批项目,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一批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物权法、监督法、企业破产法等一批重要法律审议通过……5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一个民族要发展,不能没有精神支柱。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增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制定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二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5年来,一根主线清晰鲜明: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促进社会和谐

  

  人民的利益始终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无论时代怎么发展,无论条件怎么变化,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矢志追求。

  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认认真真察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明确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发展要求。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明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发展成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则进一步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工作重点。

  辛苦劳碌在城市中的数千万农民工,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群体。

  教育公平,是极为重要的公平。党中央强调,保证人民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上学难、上学贵问题,使这一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看病难、看病贵,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突出问题。人民的喜忧,牵动着中南海。近年来,根据中央的要求,有关部门出台多项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社会就业总量不断扩大,就业结构逐步优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2007年8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就业促进法。这部重要法律把积极的就业政策上升为法律要求,并明确了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的职责,使促进就业的工作机制和体系法制化,使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和资金投入制度化。

  正视收入差距有所扩大的现实,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直面环境保护的严峻挑战,下大力气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污染问题;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采取一系列措施,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的态势;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开展全国性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党的十六大以来,一项项体现以人为本理念,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被写入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传递到城市乡村、千家万户。

  

  牢记党的庄严使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5年来,一种作风在全党进一步倡导: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2002年12月5日,一个瑞雪飘飞的下午,20天前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和中央书记处全体同志来到西柏坡,重温毛泽东同志“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谆谆告诫,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开拓进取、团结奋斗。

  这是一次寓意深长的亮相。在西柏坡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革命圣地,胡锦涛总书记向全党郑重指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们决不能自满,决不能懈怠,决不能停滞。“成绩越大,喝彩声越多,我们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

  为民、务实、清廉——党中央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6字要求”,要求大家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不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谈脱离实际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

  “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党中央强调,坚持求真务实对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具有基础性、根本性意义的问题”。

  党中央强调,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并对党风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党风,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效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战略全局,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个重点,着力抓住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个根本,在抓好作风建设的同时,统筹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

  2005年新年伊始,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正式启动。这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一次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集中教育活动,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系统阐明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份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5年来,中国共产党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执政能力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公生明,廉生威。一个充满活力的政党,必定是保持自我完善、加强自我约束的党。

  2007年9月13日,国家预防腐败局在北京揭牌。舆论认为这是中国加速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又一重大举措。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成为5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特点。

  对腐败现象绝不姑息,对腐败分子绝不手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坚决支持,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惩治腐败的坚强决心。

  

  蓝图鼓舞人心,目标催人奋进。5年来,一个共同的目标凝聚起亿万民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科学分析形势,规划宏伟蓝图,用共同的目标凝聚人心、鼓舞斗志,这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重要保证。

  这是值得骄傲的巨大成就:2006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00美元,提前实现了在本世纪头一个10年翻一番的预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我们面临的挑战同样前所未有。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向全党发出号召。

  讲话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为关键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勾勒了更加具体、细致的奋斗蓝图。

  蓝图鼓舞人心,目标催人奋进。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3亿中国人民团结奋进,艰苦奋斗,一定能够把握机遇、战胜挑战,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创造新的辉煌!

  新华社记者 刘思扬 孙承斌 赵承 邹声文 张旭东 张先国 杨纯 张洪河 孔博 王炳坤 季明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中共十七大·视点 A0004 非凡的五年 伟大的历程 2007-10-15 钱江晚报a00042007-10-1500003;钱江晚报a00042007-10-1500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