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8版:每日新闻·亲历
3  4  
PDF 版
· 法庭搬进村 当众把案审
· 呼唤法官植根于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0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法庭搬进村 当众把案审
本报记者随访衢州柯城巡回法庭下乡审案。
村民说:“审了一个教育一片,效果完全不一样。”

■本报通讯员 王成 本报记者 薛建国 裘志伟 摄影报道
  65岁村民汪向前:这个庭一开,说的这个理呀,比开多少次大会都好。

  78岁的中学退休教师汪静之:审了一个,教育一片!

  柯城区九华乡下铺村支部书记邓国良:村里一些老人说,今后子女不赡养,就把巡回法庭叫过来。

  85岁村民汪爱娜:比看什么书都强,还容易记。

  法庭搬进村 当众把案审

  本报记者随访衢州柯城巡回法庭下乡审案。

  村民说:“审了一个教育一片,效果完全不一样。”

  ■本报通讯员 王成 本报记者 薛建国 裘志伟 摄影报道

  “巡回”是啥意思

  午后的阳光很好,透过挂满果实的香泡树,像碎金子般洒进一间宽敞的老屋内。

  这间老屋现在是衢州市柯城区航埠镇汪家村的老年活动室。

  我们是10月17日下午2点30分到的这里。门口站着很多人,你一言我一语,很是热烈。

  墙上有一纸法院公告,表明今天这里要公开审理一起赡养纠纷案。因为原、被告都是村里人,村民们的议论肯定与此有关。

  走进屋内,眼前的景象一片忙碌:刚在搓麻将的一些老人,正手脚麻利地把桌子推向墙角,并在屋子中间重新摆放凳子。同时在现场忙碌的还有几位法官,他们正往墙上悬挂国徽……屋当中悬挂一条横幅,上书“衢州柯城法院巡回人民法庭”。

  3点不到,老人们在屋子当中坐定。原本站在门口的村民也全部移步到了屋内,此前显得宽敞的老屋,一下觉得有些拥挤。

  这时,一位坐在前排的老太,转过头,用手指着横幅上的“巡回”两个字问身后的一位老伯:“这是什么意思呀?”老伯一板一眼地告诉她:“这巡回嘛,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流动,今天在这里,明天到那里。”老太点了点头:“噢,原来是这样。”

  这位老伯穿西装、戴眼镜、花格衬衣的领口扣得严严实实,我们觉得他不一般,遂同他攀谈起来,得知他大名叫汪静之,今年78岁,退休回乡的中学语文老师。

  孝敬牌下两位局促老人

  原告席上坐着的是一对老年夫妻。男的姓汪,女的姓陈。被告是他们的小儿子汪某。

  两位老人目光下垂,但众目睽睽之下,显得有些局促和不安。汪老汉的两脚一会儿交叉叠放,一会儿分开来前后拖放;而陈老太的双手则始终紧扯着自己的衣角。

  在宣读起诉状时,汪老汉的手有些颤抖,他说,1999年与被告分家后,按协议被告每年要支付他们一定数额的生活费和医药费。但现在被告已有4年未负担这两项费用了,共计4000元……汪老汉请求法庭判令支付。

  与此次庭审巧合的是,两原告身后的墙上正好悬挂一块孝敬牌,上面写的是关于孝敬的格言。

  被告边接电话边开溜

  坐到被告席上的汪某,背对旁听村民,一言不吭。尽管开庭前书记员已宣读过法庭纪律,要求所有人员关闭手机,可法庭上,汪某就是任手机响个不停。法官一再让他把手机关了或打在震动上,他就是充耳不闻。

  “喂、喂……”过了一会儿,汪某竟在法庭上接起电话,同时站起身来往外走,当法官们意识到他想开溜时,他已经拉开一扇边门跑到了屋外,分管巡回法庭的柯城法院副院长龚予红立即冲到屋外把他拦住了,费了好大一番口舌才再次把他拉到被告席上。

  这次,他终于说话了,认为父母告他的起因不是赡养费,而是为另开一扇门的事。他说,父母与他分家后,有一间房是归他们使用的。现在父亲有肺结核病,我们怕传染孩子,不希望同他们一个门进出,让他们在后墙上开一扇门,但他们坚持要在正面墙上开……他说到这里,一位旁听的老人小声反驳道:“父亲有病了,你更应该关心他才是,我看你是想遗弃他……”

  开庭实际用时不足1小时,但开庭前后用于调解的时间却有四五个小时。案子没有当场判决,法官们表示还要再做调解工作。他们的终结目标“案了事了”,不能前脚案子判了,后脚家庭大战又起。

  ◎新闻链接

  衢州市柯城区巡回人民法庭是国内首个具有正式机构编制的巡回人民法庭。

  巡回法庭由3名法官组成,采取就地立案、就地审理、就地执行、就地法制宣传的方式,对农村抚养纠纷、赡养纠纷、相邻纠纷等案件进行审理,并参与乡、村两级人民调解组织的调解工作。该法庭运行一个月,已受理案件18起,公开开庭两起。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亲历 A0008 法庭搬进村 当众把案审 ■本报通讯员 王成 本报记者 薛建国 裘志伟 摄影报道 2007-10-21 钱江晚报a00082007-10-2100026;钱江晚报a00082007-10-2100025;钱江晚报a00082007-10-2100049;钱江晚报a00082007-10-2100033;48257178002CE1734825737A004DF80C[A1-汪起腾≈B1-汪起腾];钱江晚报a00082007-10-2100042;钱江晚报a00082007-10-210003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