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15版:财富·关注
3  4  
PDF 版
· 铜乡汤浦,改“铜”为“童”
· 缺人了,70岁老奶奶也上阵
· 浙江企业
拿什么吸引国际私募
· 缺品牌:政府引导产业转身
· 涨价了,
“铜管”眨眼变“童装”
· 由汤浦转型想到的
· “浙商新思维”论坛
欢迎读者参与
· 北美“汽车之都”
邀浙商投资汽车产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0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缺人了,70岁老奶奶也上阵
  汤浦童装萌芽于上世纪80年代,2000年以后才初步形成规模,有10多家生产企业。要说突破性的发展,那得“归功”于两个原因:2005年开始的铜涨价,和2003年的“非典”。

  汤浦镇党委书记王培坚告诉记者:“‘非典’时期,不少童装采购商由于疫情的影响,纷纷将目光从广东转向了浙江等地,我们抓住了这个机会。现在镇里很多企业和家庭工业户都是2003年之后发展起来的。”

  家家户户都做点工业,发展家庭工业经济,这是汤浦镇政府的一条发展思路。不过,工业的发展,特别是童装企业的发展,让劳动力成了大问题。

  镇上一位办童装企业的徐先生跟记者说笑:“原来我做铜管,一台机器只需要一个人管,我们夫妻俩加上小舅子,3个人就能办几百万元产值的企业。现在搞童装可复杂多了,今年流行什么款式、什么面料全部得知道,年过半百,我突然成了搞时尚产业的了。还要聘请几十个工人,很多东西都得从头学。

  “关键是工人真难找。汤浦镇就那么几口人,现在连身体好的70多岁的老奶奶都做车工了,每月工资1000多元,吃香得很呢!”

  上虞圣豪服饰有限公司的蒋光标也告诉记者:“每年我都得跑到安徽、苏北等地找工人,想尽方法提供福利,把他们留住。”

  就算这样,人才供应还是远远跟不上蒋光标企业的迅速发展,旺季,他不得不委托新昌等周边地区的服装小厂替他代加工大量童装。“最多时,20多个小厂帮我做加工呢。要是光有订单找不到人做,那可惨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财富·关注 B0015 缺人了,70岁老奶奶也上阵 2007-10-23 钱江晚报b00152007-10-230002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