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1版:人文
3  4  
PDF 版
· 奥运主题歌,
要让人一听
就知道是中国的
· 西泠印社出手
给奥运项目
加点“印”象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0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北京奥运音乐总监昨天在杭打开问号
奥运主题歌,
要让人一听
就知道是中国的

  本报讯 上世纪九十年代,他与谭盾、瞿小松、郭文景并称为中国现代音乐作曲家“四大才子”;

  他创作了《五行》、《逝去的时光》、《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众多具有国际地位的音乐作品;

  他是法国作曲大师梅西安的关门弟子;

  但他真正让人感兴趣的只有一个名头——北京奥运会音乐总监。

  他就是陈其钢,这位1973年到1978年间在杭州歌舞团吹过单簧管的艺术家,昨天回到杭州,为德国斯图加特室内乐团的杭州音乐会助阵,他为斯图加特室内乐团创作的一首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室内乐作品《走西口》,本月底杭州观众就将能听到。

  不过,这一切也都不是昨天下午一大堆省城记者“扑”向他的理由——入驻北京奥组委后首次参加音乐演出媒体见面活动——才是。

  因此,记者采访陈其钢的主题话题围绕着奥运会歌曲展开,虽然陈其钢身边的女助理一直用眼神在为他“把关”,虽然陈其钢对这个话题也确实十分谨慎,但是经过记者反复的旁敲侧击,还是了解了一些“蛛丝马迹”。除了这首主题曲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成形这点可以肯定外,记者还归纳出几个奥运会音乐可能会出现的可能性:

  北京奥运会主题歌,要一听就知道是中国的

  “历届奥运会,从1996年亚特兰大到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的主题音乐都有着很高的传唱度,但是却没有什么个性,很平淡,你从中听不出澳大利亚、希腊的民族特色,这届奥运会的主题歌,放到下一届也可以用。这些音乐是好听,但是这种好听也是反复包装出来的,通过‘地毯式轰炸’才让人们接受了。”陈其钢举了1988年奥运会主题歌《手拉手》的例子,“一开始,我觉得《手拉手》一点都不好听,但是这首歌老放老放,才慢慢接受。”

  对于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陈其钢表达了他的个人观点:“一定会有中国自己的特点,让人过耳不忘,一听就知道是中国的。当然创作会很有难度,既要让一般老百姓觉得好听,又要传达出民族特色,还不能缺失文化价值。”

  要用二胡或琵琶这些非常中国的乐器

  在北京奥运会的主题音乐向全世界的征集工作已经进行数月的今天,奥组委已经收到了数以千计的投稿,陈其钢告诉记者:“其中好的差的都有,却没有让我们眼前一亮、一致通过的。”明年三月这项创作就将截止,届时如果没有的话,只能“矮子里拔将军”。

  如何通过音乐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形象?国内音乐界有两派观点:一派建议直接使用中国民族乐器,让外国人接受纯正的中国民乐;另一派则主张以全世界通行的音乐语言(如交响乐),以全球化的文化形式来承载中国的文化内涵。

  陈其钢说,这两种方式在奥运音乐中将会使用。“民族乐器和中国韵味的旋律,都是奥运会上必不可少的。”根据这一论断,北京奥运会主题曲中至少会出现一段由某种中国乐器演绎的旋律。

  主创是80后新人

  在奥运会音乐创作过程中,陈其钢与不同领域的音乐人都进行了接触。

  “我以前对国内的流行音乐了解不多,在我的印象中,成名的流行歌手多数并不怎么样。但是这次进组工作后,我很吃惊,因为我发现有几个80后的年轻人很出色,他们有着很好的基础教育,有个人独特的想法,不追求表面浮华。他们做出来的东西能让人眼前一亮。”

  陈其钢认为,很多80后并不像老一辈人认为的那样不济。“1980年代生的人有着新的民族意识,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开阔的视野,而且我们社会给予的空间和可能性也更大。他们可能会更有作为,像郎朗那样的音乐天才还会涌现。”

  有中文歌剧的影子

  谭盾和郭文景,与陈其钢一样都是中央音乐学院77届的同班同学,现在,享有了国际声誉的他们再度聚首,共同为奥运会音乐执笔。陈其钢告诉记者,郭文景已经在组里开始工作,而谭盾目前还没有进组,但很快就将开始。陈其钢承认,作为老同学,自然会有默契,比选生人要好得多。

  “他们都是很有艺术个性的人,创作中总是坚持自己的东西,不轻易妥协,这是他们能有今天这样成就的原因。”这意味着,谭盾的纸乐、水乐等有机音乐,还有郭文景在欧洲上演的中文歌剧,这些元素都有可能出现在奥运会的开幕式上。

  本报记者 屠晨昕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 D0001 奥运主题歌,
要让人一听
就知道是中国的
2007-10-23 48257178002CE1734825737C0034DBBC[A1-屠晨昕≈B1-方时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