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九七年五月的一天,三十六岁的萨乐美在友人家认识了里尔克,这时的里尔克还是一个二十刚出头、容易害羞的年轻人。萨乐美当时显然并没有记住他,当她和这个年轻人握手致意时,她没有想到,一段缠绵的恋情将要出现。萨乐美向他走来,里尔克看到了,他炽热的情感要向这位“尊贵夫人”倾泻。对里尔克来说,这或许就是天意,在他迷失方向时,是萨乐美让他在彷徨中获得了继续前行的力量。两人直到一九七五年才全部对外公开的书信往来,见证了这场旷世罕见的爱情。让人无限感喟的是,当初年轻的里尔克一心想见萨乐美,却又因忐忑不安,只好在花园漫无目地到处乱走,他对萨乐美说,自己是“手捧玫瑰,四处寻觅你”。后来,在纪念里尔克去世七年的一篇日记里,萨乐美借用他的一首诗倾诉说:“我用我的全部身心,向你走去……”
萨乐美,这位出生于俄国贵族之家的女子,在照片上见到她已是隔了一个世纪。她长得很美,这不光是有妩媚的脸庞,更有因受过良好教育所赋予的优雅和高贵的气质。那眼神中透出的神情,是微笑,是激情,抑或是揣摩不透的淡定更为确切?是的,她就是芬芳,是记忆,是他人命运里温而抱慰的一朵玫瑰。
十九世纪欧洲贵族沙龙里,活跃着装扮精致的各色女子,尼采对这些美貌却无内涵的异性充满鄙视。他给朋友的信中说:“我不想结婚了,实在找不出一个女人有明智的头脑来追随我的思想。”可是当他和萨乐美相识后,却如电光火石。这个具有英雄气概男人的内心秘密,终于在某天喷涌出来,他竟向萨乐美求婚。尼采显然没有看轻萨乐美,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多年后,萨乐美出版了《弗里德里希·尼采和他的作品》一书,对尼采浩瀚的哲学创作及思想做了准确而深刻的阐述。这是很让人吃惊的事,是她与这位哲学家一道进入过思想中最幽暗的深处和最光明的顶峰。尼采对她至死眷念便也在情理之中。
萨乐美走到哪里,都像一条湍流,激起无可消失的漩涡。五十岁那年,她追随弗洛伊德,以无比的专注投入到精神分析学中,写下了诸多珍贵的学术论文,成为弗洛伊德的助手和密友。生命最后的二十五年为此耗尽,这令弗洛伊德一直激赏地称她为“亲爱的露”。
男人大凡都喜欢与美貌的女子相处,如果她还能与自己深奥的思想契合,那简直就是上天的有意安排。这样的安排对莎乐美来说,也是如此契合。她与这些有着深刻思想的旷世奇才相处,并与他们的思想胶合在一起,无论是尼采的哲学,还是里尔克的诗学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直到一九三七年,在经历了传奇一生后平静离世。她的墓碑只刻着一个如同出自孩童之手的笔迹:露。她的全名叫露·安德列亚斯·萨乐美。安德列亚斯是她丈夫的姓,萨乐美是来自家族的血统,这个“露”则是她自己的。
回过头看安德列亚斯,萨乐美在二十五岁嫁于的这个东方学家,她与他一直维持着无性婚姻,她不但为丈夫寻找“替身”,还抚养他们的孩子。这种背离实质的婚姻关系如何被莎乐美不惧世规而行使,无人得其详焉。
萨乐美的一生,即使在今天看来,仍让人匪夷所思。如今对萨乐美的赞誉早已被吹得烟消云散,人们更喜欢关注于她的恋情,并津津乐道于此,这暴露了现代社会对女性认识的深刻贫乏和堕落。相比之下,十九、二十世纪的欧洲,有萨乐美出现的那个欧洲,比起现在要芬芳高远得多,就如英国诗人奥登的诗:“我们必须相亲相爱否则不如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