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苏州专电 比起近年来香港和台湾电影工业的低靡,内地电影似乎拥有表面的繁荣。在昨天上午召开的金鸡百花电影节新闻发布会上,本届电影节组委会主任、中国影协常务副主席康健民满脸春风地对电影的前景表示乐观。
他说,最近两年国产影片的票房总额超过了进口影片,而票房冠军也是国产电影。他还特别列举了几部在“探索与水准”这两方面做得很成功的电影——如《云水谣》对爱情的全新诠释,《我的长征》对战争场面的表现,《东京审判》拍摄会议场景的特别,《香巴拉信使》还原生活的能力,《鸡犬不宁》体现生活情趣的幽默和表演生活化的精彩……
不过康主席显然忽略了中国电影市场20部引进片的限额。数量上的限制使得除了几部好莱坞大制作外,中国内地的观众很难见到国外的优秀作品。而所谓票房冠军和看似高涨的票房总额,其实都集中在那几部明星效应的“史诗巨制”上。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除了《云水谣》,无论是诸如《三峡好人》这样在国外电影节上风光无限的作品,还是《黄金甲》这样“巨无霸”型的“票房冠军”,一部都没有入围金鸡;《夜宴》也只拿到了一项技术提名。对此,康主席又表示:“高票房的商业大片在与国外大片抗衡、激活电影市场方面所做的一切功不可没,但还有更多默默无闻的片子关注的是现实生活,他们的坚持和执著值得关注。”
金鸡奖屡次出现的“双黄蛋”及“多黄蛋”现象一直惹人争议,对此康健民解释,金鸡奖由23位评委来评选,原则上超出半数的就是获奖影片,但有时会没有影片超过半数。这时有两种选择,一是让获奖影片空缺,一是投动议票,选择两部投票数接近半数的影片,让他们并列得奖。他强调说,评奖制度其实对“双黄蛋”有着严格的规定,“并列获奖的影片得票数不能低于4票,并且18个奖项中最多允许两个奖项出现‘双黄蛋’。”
不过尽管如此,康主席仍然表示今年“有可能会出现‘双黄蛋’”。
本报特派记者 郑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