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月的一声枪响,对于李兆会来说,世界被颠倒了。
随着这声枪声,山西海鑫集团董事长,有“新晋商”之名的李海仓在办公室被枪杀。当时仍在澳洲留学的李海仓独子李兆会被迅速召回,又迅速接任集团董事长,成为中国民营企业传承中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特例。
这个没有经过世事历练,却突然承受这样的痛苦,又突然接受如此大的责任的22岁男孩,曾被世人怀疑会不会葬送父亲辛苦建立的钢铁企业。但4年过去,李兆会全面掌控海鑫集团,风头比其父更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我不是阿斗!”
一张纸条改变男孩心态
因为家里条件好,李兆会小时候不愁吃,不愁穿,无忧无虑,小学时候学习很好,但到了初中,懂事之后,自我感觉太好,总觉得见的世面多,不专心读书。初二时,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招来父亲不断的批评。面对父亲的批评,他一边推卸责任,内心深处还想不通:“你都没有关心过我,没有一次去学校看过我,凭什么管我。”
李兆会曾经一度想辍学,跟父亲说:“让我帮你打工吧。”李海仓责问他:“你不读书,将来干什么?”然后断然拒绝了儿子的要求。
李兆会当时不理解,甚至有点恨父亲。后来,为了让他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李海仓送他到太原的一家私立学校读书,只给他够日常生活开销所需的钱。那时候李兆会开始意识到,钱不去自己赚是没有的。
初中毕业后,中考成绩不是很好,李兆会想换个环境,体验一下人生,李海仓就联系了一家美国大学。但等签证拿到手了,李文杰(李兆会六叔)却不同意,担心他自控能力不强,会学坏,提出让李兆会和他一起去澳洲学习。于是李兆会到了澳洲,在那里,李兆会和李文杰谈了很多,开始理解父亲。
更有一次,李兆会回家到父亲的办公室玩,秘书拿出张纸条给他看,上面写着:“我太累了。”那是李海仓的笔迹,李兆会看了以后一下哭了,感到了自己以前对父亲的误解,认识到自己的不对。
于是,儿子给父亲写了第一封信,写了从来没有在电话里讲出的话。劝父亲少抽烟,少喝酒。有了这几年在澳洲的感受,他对家庭、企业以及父亲、母亲的看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没想到这第一封信也成了自己写给父亲的最后一封信。那封信里还告诉父亲春节自己不回来了,要利用假期补功课,并开始兼工,在网吧兼职。
家变之后临危出马
2003年1月20日,李兆会突然接到电话说奶奶病了,要他赶快回来。在香港机场转机时,李兆会坐在飞机的最后一排,看到前面两个香港女孩在读报纸,她们说,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李海仓遇害身亡了。
李兆会下意识地打开报纸,在头版头条上赫然写着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李海仓遇害身亡。当时,他的脑子一片空白,泪流不止。
回到家之后,李兆会很快换上了孝服。可他还在想:以后的事情怎么办?企业怎么办?当时这个男孩并不想承担企业的责任,不想受这个累。但走进家门时,李兆会意识到自己作为李海仓独子,也是家里惟一男人,他有责任去承担这个担子。于是在抹干眼泪之后,儿子开始去安慰母亲。
当天晚上在父亲灵前,是李兆会人生中思考最多的一个晚上,也正是在这个晚上,一个男孩转变成为了一个男人。李兆会想:他现在有两个责任,一是照顾他母亲,他要挑起这个担子,二是这个公司是他父亲的,他不能让父亲的产业败在他的手中,他做不好,是无法面对父亲的。作为一个男子汉,他要挑起自己父亲的担子。
经过一天一夜的考虑后,李兆会认为这个班还是应该由他来接,只有他才是父亲生命的延续,他的想法很简单:“先让我搞两年,万一搞不好,再给其他人搞也不迟。”
“小”董事长出招树权威
李天虎是李兆会叔叔辈,曾经是华北电力大学毕业生,在李家6兄弟中最受李海仓赏识。当年他本来是捧着“铁饭碗”的,而且是盛满肉菜的那种“铁饭碗”,可是当兄弟要他来海鑫工作时,他二话没说就来了,连媳妇也带来了,最终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为海鑫的总经理,成为李海仓的左膀右臂。
但是,现在是新董事长李兆会的时代了,再没有老董事长在世时那样一人主外,一人主内的默契配合。李兆会虽然年纪小,但坐在董事长的位置上,就得行使董事长的权力,由此,受洋风熏陶的海归派与土生土长的经验派,在思维和工作方法上经常发生摩擦,两人磕磕碰碰半年多,最后李天虎不得不告别总经理的位置,到海鑫水泥厂去当了厂长。
托孤重臣走了李天虎,还剩另外一个副董事长辛存海。但是和父亲李海仓有“三结义”般的情分,在李兆会这里却因为观念的冲突而渐渐造成了两者的隔阂,最终辛存海也长期驻守外地,脱离了核心领导层。
对于李兆会来说,最得力的人变成了李文杰,也就是和他一起在澳大利亚念书的那个叔叔,倒不是因为这叔侄俩的一段“同窗情谊”,而的确是因为在国外学到的现代化管理和营销知识,让两人的经营观很一致,比较好共事。
在公司中重新树立起服从自己的核心集团之后,这个年轻人在继承父业之后,要寻求更大的发展了。
长袖善舞直入资本市场
“从不会抽烟到现在天天烟不离手,现在的李总越来越沉默了。”李兆会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这样描述他眼中的年轻老总:经常独自一人坐在宽大的写字台后,嘴里叼着根烟,一脸深沉。的确,数十亿元的资产和上万人的生计全部压在这副尚显稚嫩的肩膀上,李兆会的压力非外人所能体会。
李兆会掌管海鑫后,人们大都怀疑这个稚气未脱的小孩子是否有能力像他父亲一样,驾驶这条大船在惊涛骇浪的商海中破浪前行。但是,李兆会却用行动证明了自己不是一个只会在父辈树阴下乘凉的人。
SARS肆虐期间,李兆会带领人马,多次前往广西钦州,最终敲定了第一期投资80亿元的投资计划。
李兆会还带领海鑫集团在国内众多钢铁巨头的环伺下,以狂飙之势一举中标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1.6亿元的钢筋采购项目,从而成为这座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的钢筋独家供货商。
此外,他还投入巨资,进入资本市场,开始在其中大展手脚。他先以接近6亿元的代价,分期取得1.6亿多股民生银行股权之后,李兆会又通过一家完全由其一手创立的公司,以近6000万的价格,达成了收购华冠科技21.25%股权的协议。
这两宗股权转让涉及到的交易金额,对于净资产为18亿多的海鑫实业来说,也绝不是一个小数目。
当时,还有人对此颇不理解,可如今随着股票价格的大涨,这一决策的正确,早已为市场所证明。这些手笔也给李兆会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如今他进入中国的顶级富豪圈层,这些举措举足轻重。而在李仓海时代,作出这样的决定,几乎是不可能的,人们不得不以“新人新思路新气象”来评价这些大手笔。
现在,人们终于开始渐渐相信,李兆会的确有那么大的能耐——接班4年,他能把李海仓留下的小海鑫变成李兆会的大海鑫。
对于这一点,甚至因为李兆会的到来而离开核心层的辛存海也有几分敬佩:“李兆会绝不是糊不上墙的刘阿斗,如果说他还是个孩子,那么,他是孺子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