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0月15日至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举行。这是盛世盛会在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投下的浓墨重彩,这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最亲民的姿态。
“十七大报告”在2200多名党代表、全国7300多万名共产党员心中产生巨大影响。而中国13亿人民也在关注着权威专家对“十七大”话题进行深入浅出的注读,解构从民生蓝图到提高民众素质,开放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人文话题。
11月,浙江人文大讲堂有两讲的主题都与党的“十七大”密切相关。“十七大”给百姓带来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这将给百姓带来更清晰的未来中国发展蓝图——“学以致用,改善民生”。
本报通讯员 蔡青 本报记者 沈伟红
第133讲
题目:“十七大”给百姓带来什么
主讲人:蒋承勇 “十七大”代表,台州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时间:11月4日(星期日)上午9:00~11:30
地点:浙江图书馆二楼报告厅
简历:蒋承勇,台州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四川大学博导,党的“十七大”代表。在外国文学教学和研究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出版专著、主编教材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是我国系统研究西方文学人学思想的著名学者。蒋承勇教授还兼任教育部本科教学和评估的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主持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省第十、十一次党代表,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
第134讲
题目:世界背景下中国人文精神的重建
主讲人:徐培华 复旦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时间:11月10日(星期六)上午9:00~11:30
地点:浙江图书馆二楼报告厅
简历:徐培华,复旦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曾任复旦大学《世界经济文汇》杂志(全国经济类核心刊物)主编、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客座研究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国际研究中心访问学者等。主要从事市场营销学、企业文化、品牌管理、保险营销、企业发展战略与理念、经济与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以及中外企业经营思想比较研究。
第135讲
题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
——谈谈“十七大”的主题
主讲人:沈宝祥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时间:11月17日(星期六)上午9:00~11:30
地点:浙江图书馆二楼报告厅
简历:沈宝祥,江苏武进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长期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兼及党建理论和中共党史,发表论文近500篇。在拨乱反正中参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的修改和编辑,并积极参加这一时期的大讨论,有《打开理论工作的广阔天地》、《坚持少宣传个人的方针》、《正确认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清理“左”的思想》等30多篇文章作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等报刊的社论、特约评论员文章、评论员文章、观察家文章发表,其中多数由新华社转发。主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丰富与发展》等14本书。专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等5部。
第136讲
题目:如何看待“国学热”
主讲人:王能宪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时间:11月24日(星期六)上午9:00~11:30
地点:浙江人文大讲堂下沙讲堂(下沙高教园区杭州师范大学图书馆报告厅)
承办:杭州师范大学
简历:王能宪,江西瑞昌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曾任文化部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等职务。长期在大学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后到文化部机关工作,主要从事文化政策与文化理论研究。曾主持起草全国文化事业发展“九五”、“十五”规划等重要文件,主持文化部理论建设重点工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建设丛书”,并应邀担任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专家组成员。主要著作有《世说新语研究》《含咀编——中国古典诗文名篇赏析》《魏叔子文集》(校点)、《文化建设论——王能宪演讲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