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邻居故事>>>{10}
■申屠文婕 陈伟利
杭州仓基新村46幢2单元有个“畚箕王”,今年90岁,名叫何坤才。从1999年起至今,他已亲手制作了1000多只大小不一的铁畚箕。何大伯不仅热心且环保,因为他制畚箕的材料是废弃的油漆铁皮桶。
“喏,你看看,大小畚箕功能还是不一样的。小的轻便,可以盛桌子上扔着的鸡骨头、肉骨头,大的呢厚实,什么杂物都好扔。”昨天下午,何大伯又开工了。
装修废料变为宝
“1999年家里装修,我看看门外这么多油漆筒扔掉蛮可惜的。”何大伯剪板,折边,足足花了3个多小时,做好了两只畚箕,放在家里自用。
有一次,邻居到他家里玩,看到铁皮畚箕很实用,就问何大伯哪里来的,也想要一个。“我就又用家里的油漆桶做了几个送给邻居。”何大伯说。
每当邻居拿走一个畚箕,都会说一声“何大伯,谢谢你!”正是这一句话,何大伯觉得应该对得起这句话。这下,他做畚箕的劲再也停不下来。
废品站里淘废铁皮桶
2004年是何大伯做畚箕的“巅峰”时期。附近的废铁桶被他收完了,可邻居们还想要。怎么办?何大伯和老伴想到废品收购站。早上7点,两老换好工作服、揣上蛇皮袋,坐上15路到古荡,然后再换车到达留下。向老板买下废铁桶后,两老立即在现场裁剪起来,因为不裁剪体积太大不能带上公交车。驮着两蛇皮袋畚箕到家时,已是中午12点多,有时是午后2点多。“老头的裤子划破几条了。”一旁的老伴忍不住插了一句。
现在,仓基新村里十有八九的居民用上了何大伯做的畚箕,包括小区物业。最难忘的是去年4月,家住三墩的一对夫妻慕名找到何大伯,向他要铁畚箕。这让何大伯骄傲了很久。他说,每年大约花100多元钱买废铁桶。
“挖空心思”为邻里服务
“平常是小搞搞,但是有三天我肯定大动的。”何大伯说的是每年的3月5日、7月1日和老人节,“这三天我蹲点社区,每次准备100多只畚箕,分发给邻居。”不仅如此,何大伯“挖空心思”为人民服务。看到烟花桶扔了可惜,他拿来做成香桶或钓鱼竿桶送人;看到老年公交卡套经常坏掉,他特意去批了几百个套子,每当有老人邻居来要畚箕,他就送一个;社区里的凳子坏了,他也修了起来……
问何大伯为啥这么有激情,大伯说,他是杭州市的劳动模范,又是有着50年党龄的老党员,劳动的劲头是一辈子都不能停下来的;人不能躺在过去的成绩里,新的一年要重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