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成钢
北京最近又开了一家豪华高端商场,卖的全是国外奢侈品牌,号称所有品牌上货时间均和全球同步。一时间,逛该商场成了一种时尚,拎一个该商场的手袋也是一件挺有面子的事。
我自己做过一个比较:中国的商场里卖的国际奢侈品牌普遍比美国贵50%以上。同样一个名牌的水晶花瓶,在北京买1400元人民币,而在芝加哥只卖90美元。同样一条名牌领带,在北京买1300块钱,而在纽约,已经被打折出售——50美元,许如此类等等。汽车就更是这样,进口豪华轿车在中国的价格也常常是贵至少50%以上。
价格如此昂贵(这其中当然有关税的因素),但买的中国人却趋之若鹜。很多法国服装奢侈品牌在法国全国的专卖店数量远远少于在中国或其他亚洲国家专卖店的数量。这些奢侈品牌在欧洲是一家接一家地关门,但在亚洲,特别是中国,却是一家接一家地开。这些奢侈品牌大都是为欧美人的皮肤、身材、比例、传统和习惯设计的,亚洲人买回来不仅需要改这儿改那儿,而且穿上未必就一定好看。
也许是我们以前没有富裕过,需要经过这个阶段。也许是我们还不够自信,还需要堆砌些品牌来证明自己。也许是有些人的财富实在是来得太容易。
奢侈品的需求是创造出来的。我们其实并不需要它们,但是铺天盖地的广告和其他种种关乎生活方式的营销手段,让我们认为我们没有钱就应该向往它们,而有了钱就一定要拥有它们。那些时尚杂志里的广告,那些街头的灯箱和背板,其实也是一种洗脑,而我们这些New Money(新钱)或是Nouveau Riche们(新贵),对它们的免疫力最差,说接招,就接招。
短短的几年里,从手表到汽车,眼看着中国迅速成为世界各大奢侈品牌的最大或是第二大市场。我于是想起那个著名的段子,某外出谋生的女人给老家的妹妹汇款时的留言——钱多,人傻,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