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7版:天下·两岸
3  4  
PDF 版
· 行囊里,载满了美好回忆
· 弹指一挥间 破冰二十年
· 两岸新闻交流20年大事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1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行囊里,载满了美好回忆
亲历者述说两岸新闻交流
  今年是两岸开启新闻交流20年。1987年9月,台湾《自立晚报》记者李永得、徐璐突破台湾当局的禁令,辗转来到大陆进行采访。随后,台湾的一些媒体纷纷绕道前来大陆采访,对此,大陆方面的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于1987年11月1日很快做出反应,欢迎台湾记者来大陆采访。

  1991年8月,大陆记者第一次赴台湾采访,两岸新闻交流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截止2006年年底,台湾到大陆采访的记者接近14000人次,大陆到台湾采访的记者大约有700人次。

  20年过去了,两岸新闻交流给很多人留下了深深的记忆。一位经常往来两岸的台湾媒体人说,自己的行囊里,载满了美好的回忆。

  台湾记者起初有戒心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台港澳部李安从1991年起接触台湾记者,除台湾《联合报》、《中国时报》、中广公司,还有“中央社”等。他说,“当时我的感觉是,台湾记者都很客气,彬彬有礼。但后来他们告诉我,他们对我们是有戒心的。有一个记者几年以后坦白说,他们来之前,主管告诉他们说,大陆负责接待的人,包括中国记协的人都是‘情治部门’的,你们要特别注意。后来熟悉了,我开玩笑问他,你觉得我是吗?这反映出,当时尽管两岸开始有来往了,但相互的隔阂还是很大的,岛内记者有很重的戒心。”

  对大陆政经最感兴趣

  李安说,台湾记者对大陆的一切都感兴趣,但对大陆的政治、经济状况更感兴趣。他们对两岸制度的不同、体制的不同等等比较关心。因为当时大陆的经济还不像现在这么好,有时候他们也会流露出一种优越感,会用台湾经验来告诉你该怎么做。

  王玉燕,现任台湾《联合报》大陆新闻中心主任,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回忆早期到大陆采访的情景,那时候对大陆一些比较不文明的行为,会采取挑毛病式的报道,但基本上大陆发生的每一件事,我们都觉得很新鲜,所以报道层面是很广的。如海基会、海协会的协商,人大、政协两会的采访,我都去过。回忆起来,可以说,我们的行囊里,载满了美好的回忆。

  大陆记者首次组团赴台

  1992年9月5日,大陆记者第一次组团赴台,当时共有18人,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联络部主任景春寒是其中一员。

  景春寒回忆说,当时一个主要感觉,就是台湾人跟我们大陆还是很亲近的,包括那儿的语言、环境,整个都不陌生。我们走访了学校,看到课本里也都讲到中国历史,讲到黄帝,讲到长江、黄河等等。我们也跟台湾的同行进行了很好的合作。我们拍好的新闻,在“中华电视”的机房进行编辑、配音,又通过它的主控室、卫星连线传回北京。当时台湾电视媒体的同行们给了我们全力配合和协助,对我们非常友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两岸记者有个“三峡帮”

  大陆多次举办两岸新闻记者联合采访活动。李安经常参与这样的活动,他说,199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建三峡大坝的决议,之后组织两岸记者联合采访了三峡大坝的坝址以及长江沿岸。因为是第一次两岸记者联合就一个主题进行采访,所以对参加过那次采访的两岸记者来说,印象都很深刻,也就有了后来所谓的“三峡帮”。那次采访是包了船从重庆出发,大家生活在船上,有更多时间进行深入的了解。曾经有几个记者跟李安讲,回去稿子有点难做,要是按看到的写吧,报社不会登,要是不照实写吧,觉得对不起你们。可以看出,通过采访以后,台湾记者有自己的看法了。

  两岸新闻交流作用大

  无论是台湾的记者到大陆来采访,还是大陆的记者去台湾采访,他们都会通过采访对当地有一个深入的了解,通过他们的笔或者镜头,向两岸民众来传递他们所了解到的信息,让两岸民众更多地了解两岸文化的一脉相承。

  李安介绍说,通过早期的新闻交流,架起了两岸民众相互了解的桥梁,也促进台商到大陆经商。听台湾记者讲,他们有些报道,如北京小吃,报道刊出以后,会有台湾民众打电话来,了解在什么地方。如果台湾媒体,特别是电视台播放了大陆某个地区的旅游景点,那个地方的台湾人就会特别多,这也是两岸新闻交流其中一个作用吧。

  台湾民众关心大陆事

  俞雨霖,台湾《中国时报》前副总编辑,他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台湾民众非常关心大陆的情况。

  俞雨霖说,上世纪80年代后期是台湾主流媒体对大陆新闻报道一个重大的转变时期,启动点就是台湾解严及开放老兵探亲。台湾《中国时报》推出了一个“寻人启示”专版,反响很好,很多人跟大陆亲人联系上了。

  俞雨霖说,4年前,我到云南昆明去做了一个普洱茶专版,那时普洱茶好便宜啊。结果回来之后,不但有台湾的普洱茶商找我,民众找我,还有教授也找我,说要去那边研究一下普洱茶到底有没有那么神奇。3年后,大陆的普洱茶变成天价了。我到北京的时候,国台办的朋友跟我讲,都是你把普洱茶价格炒高了,炒得我们没得喝了。

  两岸交流还不尽如人意

  屈指算来,两岸新闻交流已经走过20年了,目前两岸在新闻交流方面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地方。

  李安认为,20年来,两岸新闻交流从单向到双向,大陆记者也可以到台湾去了。但是,现在这种双向交流只是相对的,台湾媒体来得多,而且没有什么限制。大陆媒体要过去,限制很多,现在在台湾驻点的只有3家大陆媒体,而大陆方面批准台湾媒体到大陆来驻点的,先后有13家。

  央视《海峡两岸》供本报专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天下·两岸 C0007 行囊里,载满了美好回忆 2007-11-2 钱江晚报c00072007-11-0200022;48257178002CE173482573860043867D[A1-新华社稿≈B1-徐晓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