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9版:民间
3  4  
PDF 版
· 吕国华:我的豪宅五平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1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吕国华:我的豪宅五平方
》》》》》本版撰稿: 南方
  一个白领,工作8年,收入远超同城的平均工资,但积蓄只能买得起5平方米的房子。

  于是,这个叫吕国华的年轻人实现了一个创意:建造了属于自己的5平方米“豪宅”。这是一座高3.2米、面积为5平方米的二层“小楼”。小楼位于厦门市海沧区一座大型商场前,在两边是30层高的商品房的夹击下,局促得像一个火柴盒。盒子里却塞下了几乎所有的生活必用品,吕国华坚持称它为“我的豪宅”。

  住在“豪宅”的吕国华俨然成为一个明星,人们追捧他为“房奴代言人”。“十一”期间他在小屋里居住了七天,其间逾万人参观。而三个月前,这个房子还只是他脑海里一闪而过的一个念头。

  收入追不上房价

  吕国华没有厦门户口。几次见面,他都是穿短袖和七分裤,着运动鞋,一头短发中已有不少见白,戴一副眼镜。1997年他从泉州乡村到厦门大学就读,由于是专科,户口留在老家。在厦门生活了10年,他说非常喜欢这座海滨城市:干净,气候适宜,节奏不紧不慢,他希望能在这里定居。

  2005年下半年,略有积蓄的吕国华,动了买房的念头。“开始,我大多在市中心一带看房。”吕国华说。厦门一称“鹭岛”,分岛内岛外,传统市区位于本岛内。当时岛内中心房价不到5000元/平方米,吕国华手头有4万元,凑点借点能吃力按揭一小间。但他最后犹豫了,“再等等,房价说不定就降下来了。”

  他等来的是房价的飙升——2005-2006年,这里的房子每平方米蹿升了3000元。还没回过神,他已经无法指望市中心的房子了。

  吕国华后来总结,他的看房过程,从市中心开始呈发散趋势。从生活区到岛内老工业区,后来开始考虑要不要在岛外买房子。到今年,他看房的足迹甚至已经跑出了厦门,到了临近的漳州市角美镇。那里的房子便宜,每平方米只要3000元左右。但必须花一个小时的时间才能进入厦门市中心,还不能堵车。

  统计数据表明,至2006年末,厦门共有户籍人口160万,常住人口233万,其中城镇户籍109万。也就是说,城市本地人口和“新厦门人”比例为10∶7。

  据厦门市统计局数据,2006年厦门市城镇在岗职工人均月收入为2129元,当地媒体报道称,市统计局专业人士分析,超过60%在岗职工收入未达到平均水平。工作8年的吕国华,现在每月的收入近5000元,但他也只能望房兴叹。

  “高房价、低收入,中低收入人群根本没有其他路可走。”厦门市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林粟如说。为解决其中的冲突,厦门2006年开始建立社会保障性住房体系,包括保障性商品房、保障性租赁房、廉租房和安置房。该体系被认为能有效解决住房问题,成为全国典型经验。但进入该体系的前提是有厦门户口,吕国华不在此列,他“没有其他路可走”。

  “这一块的量太大了,我们也只能尽心、量力,先考虑本地人。对外来常住人口,考虑不是近几年的事。”林粟如说。吕国华属于“夹心层”,买房只能买商品房,但商品房又买不起。他们被遗忘了。

  突发奇想建“豪宅”

  2007年7月13日,30岁的吕国华突然发现:工作8年后,他的8万元积蓄,只够在厦门岛内买5平方米的房子。当天,他在网上发帖问大家:“没钱就买个5平方米的卫生间,请大家帮忙看看,怎么样隔成楼中楼?”

  吕国华在里面写下了和同事发牢骚时的一些设想:“楼下1平方米的卫生间、1平方米的厨房、1平方米的餐厅,剩下的2平方米做客厅。全部用折叠椅,墙壁上挂液晶电视,说不定还能搞个沙发茶几。楼上的5平方米用来作主房,放个床垫和笔记本就可以了。梳妆台也搞一个,楼上到楼下用钢管上下吧。”

  7月29日,行事认真的吕国华在网上发帖后,同时筹划着将梦想付诸实践。他专程一个人跑到厦门乡村,看能不能找到一块地,能用8万块钱盖起一座房子。他花了3块钱,坐了1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到了厦门集美区后溪镇一个叫孙厝村的地方。在村边的田地里,他见到村民就跑过去问,能不能在村里买地盖房子?“问了好多个,都说不能卖。”吕国华失望而返。

  7月中旬,吕国华收到意外惊喜,网友“往事随风”愿意提供家里5平方米大小的阳台。“他说如果觉得合适,真的在阳台上造楼中楼都没有关系。”

  那是一个三口之家,在一幢7层楼高住宅楼的五层。8月4日周六,吕国华前往察看。他看到阳台面积大小很合适,但是高度不足,无法隔成两层,只能辜负“往事”的一片好心。

  7月底,网民蒋奕浏览小鱼社区时,看到了吕国华的帖子。作为1980年代生人,蒋奕对帖子深有同感,从事文化传播的他想着能不能把这个点子变成现实。

  通过网上的联系方式,蒋奕找到吕国华,同时又找到此前认识的一家商场企划负责人李凡。李凡赞同蒋奕的设想。房子将竖立在岛外海沧区一家新商场外,并作为开业活动的一部分。这虽然会带上些商业色彩,但已经对5平方米小屋灰心的吕国华,乐见其成。“如果世界只剩下5平方米,你会怎么活?”蒋奕想到这样一句话。

  9月23日,小屋开始动工建设,受到众多网友的关注和支持。有两位热心网友甚至给吕国华发来房屋设计图,其中一位从事专业建筑设计。9月29日,房子完工。李凡说,整个小楼的成本价不足2万元。

  活动海报上的语言则带些诗意:“9月30日下午,厦门房奴代言人Mr.5开始5平方米空间生存。一个平凡小民的全部梦想、现实、苦恼、欢乐……都将塞入面积仅为5平方米的小屋内聚焦绽放。”

  最局促的生存方式

  9月30日晚上,搬进小屋的第一夜,吕国华心里很兴奋,又有些不相信,一时无法入睡。他把闹钟定在8点半,结果一直到3点才睡着。

  早上8点吕国华醒来,突然发现,玻璃外面,上千人黑压压的脑袋在看着。他吓了一跳。

  有个人问他:“你是不是在挑战什么啊?”

  “不是,这是我的家。”吕国华说。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屋二楼凉席旁边放着一个铁皮柜,既是储物柜,又是电脑桌。房子还接了宽带,中间地板是一块钢化玻璃,显得通透。一楼中间放着一张小折叠桌,两边是坐垫和靠垫,就是客厅。一个角落放着车载冰箱,上面隔出几层放上电磁炉、电饭锅,就成了厨房。旁边立着洗漱池和马桶。吕国华很满意:“来人了,客厅还可以打麻将。其实5平方米也可以生活得很好嘛。”做客的人太多,马桶也被当成椅子。到第四天马桶盖就坏了。“坐过差不多上千人吧。”

  10月4日,他专门邀请曾打算提供阳台的“往事”前来做客,二人在“豪宅”2平方米的客厅里喝茶聊天,唏嘘不已。来得最多的是买不起房的年轻人。“他们问的最多的是,到哪里能买到这样的小房子?”但来做客的房产界人士告诉吕国华,按国家标准,根本不可能建这样的房子。“他提到房子要有消防通道,洗手间、床周围都有间隔要求。房子最高可以建3.2米,但算上楼板厚度,不可能这么高。”

  住小屋时,吕国华的女友小玉每天都会来看他。她觉得吕国华性格好,没什么脾气。两个人已经基本确定了关系。有次吕国华问她,是先结婚后买房子,还是买了房子再结婚。“其实男人就不该问这个问题,当时说出口就知道不应该。”吕国华说,当时小玉回答,如果有可能,还是先有房子再说。目前,不在小屋的时候,吕国华和他的两个妹妹住在一起,每个月房租1300元。为了省钱,房子租在一个比较偏的地方。每天早上出门上班,走15分钟才会有公交车站。

  李凡说,小房子会一直保留到年底。这个小屋没有产权,只是一个临时建筑,吕国华的“豪宅”生活并不能长久,但他细心保管着房子的钥匙,乐意有空就过来住在“豪宅”。他的行为,被更多认为是一种“行为艺术”,学计算机出身、一直做技术活的吕国华说他不理解这个词,在厦门生活10年里,租屋并没有给他归属感,但小屋的出现,使他这个平凡小民也体验了一把拥有“豪宅”的梦想。

  “豪宅”内外,贴满了纸条,小朋友们画上自己心中的童话小屋,大朋友们则有话要说。“有这种生活真是太遗憾了,人生要在这5平方米度过,可悲啊!”网友“柠檬”一声感叹,但旁边马上就有人反驳:“我觉得可喜,因为他还拥有5平方米,我们上班几年,都没有5平方米。”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民间 C0009 吕国华:我的豪宅五平方 》》》》》本版撰稿: 南方 2007-11-5 钱江晚报c00092007-11-0500008;钱江晚报c00092007-11-0500011;钱江晚报c00092007-11-0500020;48257178002CE1734825738700200ADF[A1-徐健(新民生)≈B1-徐健(新民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