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5版:每日新闻·时评
3  4  
PDF 版
· 奇思妙语
· “暂收红包”是个馊主意
· 如此分工
· 白领工资标准的三个疑问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1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白领工资标准的三个疑问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公布了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包括各城市物价水平、居住成本、交通成本、城市现代化等诸多方面因素(单位:人民币。外地务工者在以下基础上增加1800元。)共分七档。香港月入18500元,上海月入5350元,北京月入5000元,杭州月入4980元,广州月入4750元才算白领。 (11月4日《新快报》)

  疑问一:工资达到白领标准,就一定是白领吗?

  白领一词是舶来品,是指那些从事脑力劳动的职员,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政府公务员等,这些人工作环境好,上班时可以穿白衬衣,故称白领。从这个定义里,可以看出白领的限定范围是:从事脑力劳动者。但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不仅没有对此做出限定,还特别提到“外地务工者在以下(工资标准)基础上增加1800元”,才叫白领。

  这里的“外来务工者”容易引起歧义。因为,在大众语境里,“外地务工者”多指家在外地的体力劳动者。但这个体力劳动者显然不符合白领的定义标准。显然,这部分人尽管工资达到白领工资标准,也不见得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白领。因此,社科院公布的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容易让人误解。

  疑问二:外地人成为白领的成本为何这么高?

  “外来务工者”要成为白领,每个月工资要比当地白领每月多挣1800元。每月高出1800元,相当于白领六档(成都1900元、哈尔滨1700元等)和七档(拉萨900元)的工资标准——外来务工者成为白领的成本为何这么大?

  除了“外地身份”的客观过多支出外,有没有体制因素?例如,因为没有户口孩子受教育时缴纳借读费等这些户籍制度、教育制度等造成的?如果有,说明这些体制壁垒给外地人造成的生活压力也太大了。

  疑问三:白领收入标准里有多少是绿色收入?

  受“绿色GDP”概念的启发,我觉得白领应该算“绿色收入”。就像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方的GDP一样,不仅要看增长率,还要看增长背后消耗了多少能源、付出了多少成本,同样,我们也应该对城市白领收入标准作一番考量,即,白领这些工资收入是用多少代价获得的?换句话说,这些收入是靠愉快工作获得,还是靠透支身体、加班加点获得?        □王 攀

  别太把“白领工资标准”当回事

  说这个标准有点无厘头,根本在于:所谓“金领、白领、蓝领”的称谓,其实当初是根据工作性质定性的,金领一般指领导管理阶层、白领是脑力劳动者、蓝领是技术工人、灰领是体力工人。由于白领收入相对较高,因此才与“小资”等高消费的生活方式联姻起来,现在,社科院的数据让我们一夜之间都成了“白领”,这个惊喜来得太突然。白领,在舆论与民间其实已经是中产阶层的代称。《中国商业评论》资深编辑王孟龙先生坚持认为“中国并不存在着一个中产阶层”,眼下还是一个“中层缺失”的社会,因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使中等收入者随时面临跌入下层的可能。在中国,最近的这几年中,这些“白领阶层”正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同时背负着房价飞涨、医药费高昂、子女教育成本上升的沉重包袱;除了看得见的壁垒外,他们的压力指数和幸福指数估计也与抽象工资是不成比例的,“过劳模”、资源失衡等社会性、体制性问题也让他们不堪言“白领”。

  稳定的白领是和谐社会的基石。“白领太穷”是所有专家赐予的“白领”们最不能承受之重。这个“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之所以一露面就“鸡蛋与西红柿齐飞”,不是因为我们不想做白领,实在是按照这个标准我们“白”不起来。         □邓海建

  观点集萃

  其实白领很脆弱

  一位网友在博文中写道:“一群伪白领干得比驴都累,吃得比猪都差,起得比鸡都早,下班比小姐都晚,装得比孙子都孬,挣得比民工都少,看着比谁都好,其实勉强解决温饱。”尽管有言过其实之处,但白领阶层并不是像某些人想像的那般幸福。此前《南方都市报》搞过一项关于职场白领压力的问卷调查,近5000位网友的投票中,97%的职场人士都和香港“红人”巴士阿叔一样称“有压力未解决”。其中,30%的人已经觉得压力十足,快喘不过气了。

  □梁江涛

  培育更多好领

  以一个月薪5000元、在写字楼工作的纯白领而言,你无房无保障,生活质量可能还不如月薪1500元、有房有保障的纯蓝领。

  中产者才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所谓的白领竟然成不了中产者,无疑这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故而这里不妨俗气一点,套用一句名言:不管白领、蓝领,收入高就是好领。在当前的现实下,培育更多的“好领”,进而让“好领”成为中产者,这才是最重要的事。 □郭小华

  别光以收入论白领

  不可否认,虽然这些年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当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但绝对没有发展到遍地是白领、个个达小康的水平。从大多数网友跟帖反应来看,社科院发布的白领工资标准显然过于“谨慎”,或者说,社科院标准大众心中的白领标准,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或许社科院看重的是经济收入,而大众更在乎的是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傅毅飞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时评 A0015 白领工资标准的三个疑问 2007-11-5 48257178002CE1734825738900484EE2[B1-刘雪松];钱江晚报a00152007-11-0500004;48257178002CE1734825738900488AA5[B1-刘雪松];钱江晚报a00152007-11-0500033;48257178002CE173482573890048ACD2[B1-刘雪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