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给百姓带来了什么?
这个问题问得很直白、很具体。但我把这个问题转一个弯:十七大最牵动民心的是什么?是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关于保障与改善民生方面的内容。
十七大报告对民生问题的关注,意味着党的最高领导向社会庄重承诺:老百姓的生计问题将不断得到解决,今后的生活会更加富裕、美好。民生的问题把党心、民心连在了一起。
以人为本
与百姓的公民权利
确实,十七大可谓是“民生的盛宴”,这是大好事。但是,讨论民生问题的前提与根基是什么?其实,除了民生这一热点问题之外,十七大还有一个未成为“热点”的热点,那就是对民主、公民、人权问题的关注。
十七大报告是历届党代会报告提及“民主”和“公民”最多的一次,而且还提到了“保障与尊重人权”,并且第一次把这句话写入了《党章》。这对老百姓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报告重点阐述的内容,是今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方针、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意味着什么?以人为本可不可以改为“以民为本”?我认为不可以。以人为本可以包含“以民为本”的意思,但是前者的含义要深刻、广泛得多,意义要深远得多。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过以人为本的提法,但与今天的以人为本含义完全不同。严格说来,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上,不存在今天所讲的“以人为本”。《管子霸业》指出,“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从“治”与“乱”的意义谈“人”,意味着帝王霸业之巩固以治人为先,所以,“本治则国固”。此处的“人”,即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民”,或庶民百姓;在封建时代,百姓之为“民”,即臣民,因此,无论是“以人为本”也好,“以民为本”亦罢,都是从王权巩固之为首要目标导向的。
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中,君本位、官本位意识,远远强于民本位的意识,封建时代无法在政治实践中真正给老百姓以人的地位和价值,无法真正做到以民为本。
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其根本目的是要让老百姓翻身当家作主,改变那不把人当人的社会制度。新中国的成立,历史进入到了真正“以民为本”的时代。社会主义制度讲的是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党的一贯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幸福”,“人民”是服务的对象而不是统治的对象,这和以往中国历朝历代的“民本”观念有质的不同。
大家都熟悉,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老百姓通常被称为“人民”(或“革命群众”)。“人民”是一个政治词汇或者政治色彩很浓的词汇。“人民”的相对面往往是“敌人”,反人民即为反动或反革命。这在战争年代,在新政权建立初期讲“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是合理的和可以理解的。但在和平建设年代,在讲依法治国的时候,“公民”和公民权利的保障才是对人民当家作主的最集中的体现。因而,在讲“人民”的同时首先应讲“公民”。
十七大报告通篇贯穿的“以人为本”思想,具有开放的、世界的和人类的视野。从官本位到民本位、再到人本位的转变,是历史性的进步。这里的“以人为本”,既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积极内容,延续了我党“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幸福”等一贯宗旨,又接纳和呼应了西方传统人本思想中的合理的、进步的成分;因而,它既与中国传统的“人本”和“民本”思想有天壤之别,又与西方文化传统中的人本意识有质的不同。西方文化传统中的人本意识突出个体的人,一切从个体的人出发,强调个性解放、个人主义,它在西方的政治、文化和法律土壤中,有其积极性与合理性,当完全地移植到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中来时,容易导致自由主义、极端利己主义。十七大报告讲的“以人为本”既关注个体的人,尊重个人的权利和权益,更关注群体意义上的人民、百姓和普通群众。
在十七大“以人为本”的视野中,“人民”、“百姓”和“群众”首先是“公民”。“公民”和“人民”不一样,前者更突出个体,后者更突出群体;前者突出法律的人(平等、权利)、后者突出政治人(进步、革命)。从“人民”到“公民”的一字之差,体现了执政党对百姓和人的态度和价值评判变化,体现了治国理念的拓展和提升。
说到这儿,如果要我回答:十七大给老百姓带来了什么?我要说:老百姓作为“公民”的民主权利进一步得到了扩大,作为个体的人的人权更有了保障。这是百姓的权益之源、权利之根、维权之本。因为,只有在公民的意义上才谈得上百姓的人权;只有在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前提下,才谈得上百姓作为个体的人在人格和尊严上的人人平等,才谈得上个体人的权利、权益的依法维护,然后才谈得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民生问题在根本上是什么?是民主、人权的问题。有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这样的治国理念做前提,所以总书记的报告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这个“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方方面面都顾及了百姓的利益和人的价值问题。因此,无论站在国家还是百姓的角度看,这样的关注都应该说是科学发展观作为治国方略和发展理念的文明、进步的最闪光、最亮丽之处。没有民主谈不上人权和公平正义,没有民主谈不上科学发展。
所以,人本、人权、民主,是十七大给老百姓带来的最有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的好处。
以人为本
与百姓之民生
与历次党代会不同,十七大首次提出了“社会建设”,并在报告的第八部分全面阐述了具体改善与保障民生的工作。
为什么本次党代会和总书记的报告会如此空前地关注老百姓的生计问题呢?大而言之就是如前所述的,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凸显了民生之举足轻重的位置;从现实社会原因的角度看,正是这种理念和视野,看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发展必须要解决的新问题,这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好多都是民生问题。
经过29年的改革开放,我们这个时代跟改革开放前已经大不一样了,面临的问题和追求的目标也不同了,需要战略上的调整。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比如,劳动关系问题、利益分配问题、户籍管理问题、公共资源增长配置问题等新矛盾,都涉及民生。因此,以人为本、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发展观,就要求党和政府着力解决这些问题,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然后才谈得上构建和谐社会,这样反过来可以调动广大老百姓的积极性。所以,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改善民生为主的
六大任务
为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胡锦涛同志提出,要加快推进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它们是: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治安。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分配是民生之源,医疗是民生之急,社保是民生之依,住房是民生之安,治安是民生之盾,六大方面。 我就从六大具体民生问题,有重点地来跟大家讨论一下。
第一,教育公平与百姓的公民权利。谁都关心自己后代的教育,因而教育涉及千家万户,还涉及一个人的基本权利问题。受教育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从以人为本、改善和保证民生角度来讲,促进教育公平体现了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基础。教育公平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更是我们当下要解决的民生问题。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教育公平,体现在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选拔公平等方面。教育公平有赖于教育的均衡发展。目前,我国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发展中还存在的发展不均衡,影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教育公平也有赖于坚持教育的公益性质。坚持教育的公益性质,就不能把教育当作产业。教育作为社会事业,政府要把它作为自己的职责。所以总书记说了,要“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
第二、扩大就业,夯实百姓生存之根本。报告讲到的社会建设的第二个问题是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涉及到人的生存的基本权利。现在的就业形势很严峻,所以总书记说了,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创造就业岗位不仅是企业的责任,同时也是政府的责任,政府要加强组织引导。不是市场经济不需要政府提供就业岗位,而是政府有责任解决民生之本,比如通过解决劳动者的继续教育帮助下岗、失业职工和农民工就业。高等学校要把大学生就业作为自己分内的工作。
第三、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拓宽百姓致富之渠道。分配是民生之源。你的钱包是瘪的还是鼓的?家家最关注这个问题。从目前的收入分配状态来看,社会当中存在着收入分配的几个失衡:居民收入与政府收入的失衡、劳动与资本的分配失衡、体制内收入和体制外收入的失衡、公共开支和政府开支的失衡、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失衡。政府应该做的主要是,在初次分配中充分体现追求效率的原则,采取措施确保劳动报酬与其它要素收入的分配比例协调,改变资本分配能力比较强,而劳动分配比较弱的局面;在再分配中充分体现公平的精神与原则,改变居民收入在国家GDP分配中的比例,控制居民收入在GDP分配中比例下降的局面;第三次分配要体现社会的文明程度与道德水准,扩大社会责任运行,发展慈善事业;增加城乡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居民收入中工资性、创业经营性、投资财产性这些收入要完善起来,不能光靠工资性的,农民不能仅局限于种地收入;要控制垄断企业的工资收入,要限制这些企业的工资增长速度,发挥集体在工资谈判中的作用,保障农民工拥有和单位谈判,形成工资的制衡力量。通过收入分配的方方面面的调整,缩小贫富差距。
第四,构建社会保障体系,解决百姓后顾之忧。社会保障是民生之依。它具体涉及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城乡人民的困难补助、老年人的救助等等。政府要加快建设社会保障体系,使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我国国民经济持续29年高速增长,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虽然也成就巨大,但总体上仍然相对滞后,因此,应当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步伐。这个保障体系可以是低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但必须是一个没有漏洞的网络,不能让一部分人因为陷入生活困境而失去希望。
第五、推进医疗改革,让百姓病有所医。医疗是民生之急,所以总书记在报告当中强调,要坚持公用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盈利性和非盈利性要分开,强化责任投入,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要尽快建立一套保证所有老百姓都能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广覆盖的)的医疗卫生保健体制,这样既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又会降低对疾病的负担,减少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还可以大幅度提高居民的生活预期。
第六、加强社会治安管理,让百姓生活有安全感。治安是民生之盾,其重要性大家都明白,无须多论。
总之,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视野中,民生的细微之处,便是百姓生存的根本之处。十七大对保障与改善民生的精心谋划,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爱民、为民、利民的拳拳之心。
最后,我想以下面的话来结束今天的讲演:
人本彰显了人权,人权保障着民生;
民生牵动了民心,民心连接着党心。
在科学发展的视野中,党中央高度关注了人本、人权、民生、民心,这预示了党的十七大将给中国的老百姓带来更加文明、富裕、民主、和谐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