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去年我们生活奔小康,今年种下文化结了果,文化生活也在奔小康。”“对,对,那歌词也得‘与时俱进’一下,把咱们‘种文化’的成果也唱出来。”德清雷甸镇洋北村小学的排舞房里,正在为歌舞表演《快乐奔小康》编排舞蹈的几个姑娘想出的金点子,马上得到大伙的一致认可。
湖州代表团送来的3个“果实”中,德清就占了2个。为了赴本周日在吴山广场开锣的“种文化”秋收庆典,并亮出最本土、最有特色的文化“果实”,洋北村的姑娘们把中午的休息时间都奉献了。记者赶到的时候,她们正在调整舞蹈队形。
“古运河孕育着北荡漾,小河静静四周是村庄,个私企业大发展,珍珠花鳖粮满仓……”再熟悉不过的旋律和歌词中,村里的10个年轻姑娘甩着红盖头,摆臀扭腰有模有样。
为什么说“再熟悉不过”?因为这首歌的词、曲、唱都是村民一手包办,现在已经成了村里的村歌。虽然节目曾在县里的文艺汇演中拿了金奖,但这次得知要去和全省的文化“果实”PK,村里特地从镇上请了舞蹈老师为节目锦上添花,“三分之二的动作都改过了,队形也变了,回家还要好好琢磨琢磨。”队员姚红和姐妹们互相练着纠正着,突然有人灵光一闪,修改歌词的主意便应运而生了。
德清的另一颗文化“果实”长在乾元镇金鹅山村,那里的“桑叶龙”远近闻名。
“龙头昂扬,这是飞冲云端;俯身下探,那叫入海破浪;龙头居中高高耸立,龙身渐低盘成一堆,是很有讲究的‘老龙盘米盆’,象征着五谷丰登……喏,这个难度系数最大,叫金龙打滚。”虽然有镇文化站站长姚叔明的讲解,但记者还是看得眼花缭乱,只见龙身的舞者相继躺倒,再从龙尾的舞者开始一个个跳过伏地的龙身。起伏极大的龙身丝毫没难住舞者,虽然没经过专业培训,但放下农具拿起龙灯的农民们丝毫不比专业表演者逊色。
金鹅山村的舞龙队有德清银龙、桑叶龙、荷花龙三手绝活,这次决定让桑叶龙出场,因为它不仅最能体现村子“蚕桑之乡”的特色,也最适合舞台表演。桑叶龙果然名不虚传,周身布满了大片的桑叶,“一共888片,36米长,求的就是来年蚕桑业的丰收和全年的兴旺发达。”“龙头老大”童福泉摸着龙身上的桑叶说,“最近练得太多,叶子掉了不少,要好好修补一下了。”
他还偷偷透露,“蚕会吐丝,我们的桑叶龙也能吐丝,只要我一按龙头上的机关,它就会吐出五彩缤纷的丝带来。”这一手他说要留着,等到“种文化”秋收庆典现场再秀出来,为浙江省来年的文化丰收祈福。 本报记者 徐洁 摄影 陶玉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