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7日8时34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成功对嫦娥一号卫星实施了第三次近月制动,卫星顺利进入工作轨道,即将进行绕月探测活动。
进入127分钟工作轨道
8时24分,在北京飞控中心的组织指挥下,嫦娥一号卫星主发动机点火成功,工作10分钟后,发动机正常关机。指控大厅显示屏上显示的卫星飞行速度已减慢到进入圆形工作轨道所要求的每秒1.59公里。北京飞控中心对卫星运行轨道的计算结果表明,嫦娥一号卫星轨道远月点高度由1700公里降至200公里,进入距月面高度200公里、周期为127分钟的圆形工作轨道,第三次近月制动获得成功。
嫦娥一号卫星自10月24日18时05分发射升空以来,经过13天的飞行,先后经过4次变轨,1次中途修正和3次近月制动,顺利进入预定工作轨道。有关专家表示,目前的飞行状况表明,卫星的设计合理,性能稳定,卫星测量和控制精度达到新水平,实现了我国航天测控技术的多项突破。
面临三项测控重任
“嫦娥一号卫星进入工作轨道后,还有3项关键的测控任务需要完成。”绕月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陈炳忠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3项关键的测控任务分别是姿态建立、链路畅通和轨道测量与维持,只有把这些任务完成好,才能保证卫星有效开展各项绕月科学探测活动。”
“进入工作轨道后,嫦娥一号首先要在地面测控系统的控制下尽快建立起绕月飞行的规定姿态。”陈炳忠说,“只有调整建立好符合要求的运行姿态,使卫星的有效载荷面对准月球,才能对月球进行探测。第二项关键测控任务是要通过调整卫星定向天线指向,保持卫星与地面之间通信链路的畅通无阻,以便把卫星收集探测到的各种数据信息及时传回地面。”
在谈到最后一项关键测控任务时,陈炳忠说,“嫦娥一号卫星进入工作轨道后,因为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运行轨道高度会逐渐降低,这就要求我们在卫星运行的过程中,随时保持对卫星进行跟踪测量,实施高精度的轨道确定与控制,使它始终能够在设计好的工作轨道上运行。”
11月下旬传回语音数据
“卫星进入工作轨道后,需要先建立三体定向工作姿态,才能开展各项绕月探测活动。”绕月探测工程卫星系统总设计师顾问李铁寿向新华社记者介绍说。
按照预定计划,嫦娥一号卫星还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在轨测试,卫星上的有效载荷将相继打开,开始一系列科学探测活动。
国家航天局发言人李国平7日说,嫦娥一号卫星预计11月下旬转入对月定向工作姿态,传回第一段语音数据,打开全部探测仪器进行科学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