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3版:人文·文化新闻
3  4  
PDF 版
· 播下什么种,开的什么花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1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种文化”,一个新概念的立体注解
播下什么种,开的什么花
“种文化”研讨会昨在杭召开,与会专家精彩对话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文敏 杨霞云 张瑜 金 毅 裴建林 本版摄影 邵全海 王坚颖
  本报讯 昨天下午,全国知名专家和学者会聚浙江日报大楼对“种文化”活动进行理论探讨。出席研讨会的有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童芍素,浙江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陈永昊,浙江省农办副主任顾益康,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大学教授邓伟志,新华社传媒专家陆小华,人民日报总编室主任谢国明,《新闻战线》总编辑杨良化,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清华大学史学博士魏万磊等。会议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杨大进主持。

  目睹了昨天上午“种文化”秋收庆典的专家学者们一再为农民在文化活动中由衷的快乐和勃发的生命力而感动。专家们热烈地探讨了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推动力和辐射力。他们认为,“种文化”活动的价值在于从政治层面上为执政理政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助于夯实文化基础;从文化层面上看则是主流文化与百姓的快乐的一次成功结合过程,但它并不是空洞地对价值观进行说教,而是在愉悦快乐的过程中强化了社会正面的价值观。从现代传媒本身来看,“种文化”对于媒体影响力在百姓生活中的延伸提供了一种独具创新意义的思路。专家学者们在对“种文化”活动给予充分肯定后又为如何不使“种文化”成为轰轰烈烈走过场而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如互联网的应用、乡土素材与先进科技的结合、草根文化与产业化的途径等。

  “种文化”整合和谐社会文化

  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童芍素

  

  我觉得“种文化”已经超出了浙江农村文化建设的范畴,必将在浙江文化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想,“种文化”的作用就目前来看已经超出了其初衷,并在以下五个方面体现了出来:一是活跃了农村的农民的文化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二是激发了农民的主体意识;三是活态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四是对新农村建设起到非常好的作用;五是对和谐社会文化的整合,和谐社会有两种整合,利益的整合和民心的整合,这两方面如何呼应?它给执政、理政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种文化”要积累也要创新

  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陈永昊

  

  我觉得是“送文化”催生了“种文化”,两者的区别在于主体的不同。“种文化”的主体是农民。在“种文化”过程中,我觉得应该注重好的基因的培养和改造,农民身上那些优秀基因应当加以激发。

  另外一个问题是可持续性的问题。创新是重要的,积累也很重要,没有积累老是重新开始是不行的,所以“种文化”的持久性问题需要深入研究,要从制度、骨干、政策、经费等方面研究。

  “种文化”激发农民文化需求

  省农办副主任 顾益康

  

  我在思考,农民之所以重视“种文化”活动,有几点是很直接的:

  一个最直接的是农民需要文化的享受,我觉得就是需求。文化真的能够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感,我是有体会的。如果麻将少打以后,家庭就少吵架了,离婚就少了,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健康、文明的非常投入的文化活动的兴趣,必然会被其他的杂质性的东西去占领。我看了那些舞龙的,我去调查过,有些老太太邻里关系很紧张,结果搞了文化以后,不讲话的都讲话了,原来的邻里纠纷就化解掉了,大家非常和谐。还有一条,就是农民从中获得幸福感、快乐感之后,延伸出去一条文化产业。

  “种文化”唤醒沉睡的文化生命力

  新华社传媒专家 陆小华

  

  如何看“种文化”?我的感受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描述。第一个关键词是植入,其实“种”不是植入一种文化,是植入一种推动力,组织一个活动本身其实是给予社会、给予农民、农村一个强烈的信号,党和政府在这个阶段更加重视,以更大的力度满足农民的精神需求。

  第二个关键词是唤起,唤醒沉睡在农民身上的文化的生命力。文化本身是存在的,不种它也存在,对我们来说更大的力量是唤醒它,让它强起来,让它大起来,成为一种力量一种洪流一种氛围,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我关注的还有主流文化和草根文化的结合,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嫁接,特别是文化的力量与人的内心感受嫁接起来,这样才有生命力,比如我今天看到的“篮球宝贝”,所有的节目我觉得最有意思的就是这个,其他也很好,还有一个桑叶龙,特征性跟符号性都非常清楚。

  “种文化”首先要培养好土壤

  复旦大学教授 顾晓鸣

  

  “种文化”这个问题的提出,深刻地体现了浙江省在现有条件下不断的创新。农村是一个文化不设防的地方,大家不要以为,互联网下乡了,DVD下乡了、游戏机下乡了,农村的文化工作就做好了。因为那里不设防,最最垃圾的东西总是跑得最快,农村里如果没有好的文化土壤,不好的东西很容易进去。

  我认为农民“种文化”最重要的是改良土壤。现在有一批敏感的人,尤其是广东人,农村只要有好的文化,他们就会带着资金和技术跑过去。所以资金是不用愁的,愁的是我们的农民准备好了没有,如果我们用这样的方式去考虑的话,就会形成一些好的思路。

  今天的农村依然是文化的源泉

  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大学教授 邓伟志

  我忍不住要抢话筒了,因为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还为了急于要为农民“种文化”叫好。好在哪里?好在一个“种”字上。

  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史里大部分的文明史是农民种的,今天来看,农民依然是我们文化的源泉。我们很多作品都是农民首先创造出来的,越剧哪里来的?是浙江农民那儿来的。浙江省在经济建设转型方面是走在全国前沿的省份,你们现在搞“种文化”,又在文化推动力上走在了全国前沿。

  “种文化”促进城乡文化对接

  清华大学史学博士 魏万磊

  “种文化”活动有以下三方面的积极意义:首先是有利于农村的稳定,“种文化”活动会让农民体现出较高的集体责任感和纪律观念;其次是有利于密切干群关系,“种文化”促进了农民自我意识的提高,有利于农村的自我管理;再次是有利于城乡文化的对接和互动,因为中国的农民是开放的,对于洋文化的接受度是很高的。

  同时,我认为,“种文化”活动要解决资金、人才、社会环境的支持等三方面问题;要建立一种传承机制,让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促进农民文化与城镇经济文化的结合,形成互动、共生的双赢机制。

  “种文化”,好创意遇到好时机

  人民日报总编室主任 谢国明

  首先,我觉得这个活动创意很好。送文化下乡很重要,如果没有很好的土壤,送下去以后也长不大。只有我们把农民原生态的文化、草根文化培育起来,强大起来,我们送进去的文化才能形成很好的作用。

  第二,我觉得时机也很好。现在农民解决了温饱,尤其浙江农民,普遍过上了小康生活,那么在这个时候,农民需要文化,文化是有闲的条件下才有机会,通过组织一些有益、健康的文化活动,去消解不健康的文化活动。

  以前可能老百姓主要是物质方面的需求,现在文化的需求强烈起来了,与文化的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浙江日报等在这个时候组织这个“种文化”活动,时机非常好。

  “种文化”体现了媒体的承担

  《新闻战线》总编辑 杨良化

  “种文化”体现了新闻媒体一种新的承担、新的探索。这次“种文化”的主角是农民,但媒体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媒体是发动机,是催生剂,是一个平台。这次“种文化”百村赛,我想它不仅传播文化,对新闻工作的实践,对媒体工作的拓展都有创新性和突破性的意义。

  这次媒体倡导种文化不仅仅是报道者、记录者、评说者、守望者,它更是一个参与者、组织者、推动者、构建者,所以我觉得这个是突破。报纸是社会的脚手架,实际上它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工具,一个架构。

  “种文化”是生动活泼的群众实践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 翟惠生

  

  浙江兴起的“种文化”,体现了经济发达地区、文化富庶之乡党报的形象和品位。它内里所饱含的,是对“导向是根本、真实是生命、特色是活力所在”的新闻战略思想的一种创造性的战术体现。

  在现阶段,宣传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是各家报纸所面临的共同课题。我们不缺概念,概念已经很清楚了,关键是各媒体要寻找各自的支点和切入口。“种文化”就是个很重要的切入口,3个字就把科学发展观在农村的体现、把农村的和谐氛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真实是生命,我觉得浙江农民“种文化”太真实了。真在哪儿?第一、它是不脱离物质基础的一种精神文明建设,现在农村建设好了,它确实需要一种精神的享受和精神的食粮。第二,它是自发的,不是领导的意志,而是农民的内在需求,是一种互动。内在需求才是最真实的,才有生命力。第三,我觉得基层的同志讲的都是真人真事,那位来自金华低田故事村的大妈,她抑制不住,老往下讲,为什么啊?她动了感情,因为是她自己所经历的事,而不是我们记者在诱导人家。

  现在党报发展也要寻找自己的特色。时代不一样,特色也不一样。报纸的特色不是领导拍拍脑门想出来的,而是要把党的意志、时代脉搏和百姓呼声紧密结合,三者的交叉面越大,那么特色越鲜明。“种文化”可谓朴实中见底蕴、无华中让人看到了高山仰止的大雅。当前新闻宣传最主要的任务便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如何贯彻落实,除了报告解读外,最重要的当是群众实践,浙报集团创意的“种文化”活动里全是生动活泼的群众实践,所以说你们已经迈出了比较前瞻的一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文化新闻 B0003 播下什么种,开的什么花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文敏 杨霞云 张瑜 金 毅 裴建林 本版摄影 邵全海 王坚颖 2007-11-12 48257178002CE173482573900035F861[A1-文敏≈B1-屠晨昕];48257178002CE1734825739000384C84[A1-文敏≈B1-屠晨昕];钱江晚报b00032007-11-1200026;48257178002CE173482573900033BFBB[A1-金毅≈B1-屠晨昕];钱江晚报b00032007-11-1200025;48257178002CE173482573900033D5A3[A1-张瑜≈B1-屠晨昕];48257178002CE1734825739000310CB8[A1-文敏≈B1-屠晨昕];钱江晚报b00032007-11-1200027;48257178002CE173482573900033EDC0[A1-张瑜≈B1-屠晨昕];48257178002CE17348257390003122DC[A1-杨霞云≈B1-屠晨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