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4版:人文·文娱新闻
3  4  
PDF 版
· 别慌,这事我们有办法应对
· 国家大剧院
下月22日正式开张
· 制片人:不会影响拍摄
· 《盛装舞》摘得金“荷花”
· 张扬“种文化”的魅力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1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张扬“种文化”的魅力
  热闹欢快的“龙腾狮舞”,激情澎湃的“威风锣鼓”,尽情表达着农民“种文化”庆丰收的喜悦;逸兴遄飞的“嘉善田歌”,风情浓郁的“书道放歌”,放飞着来自希望田野上的文化情结。首届浙江农民“种文化”秋收庆典11月11日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掀起热潮。

  “种文化”秋收庆典是由农民自己创造的一场视觉盛宴,参加汇演的虽然只有十多支农民队伍,但通过这一支支“代表队”,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农民大舞台,一块文化新天地。九个多月的辛勤耕耘,61个县、115个村的春种秋收,农民吟诗作画、舞文弄墨、吹拉弹唱、打球练操,各展所长、大显身手。一大批富有地方特色、乡土气息的文艺样式竞相绽放,魅力四射。田歌、山歌、渔歌,腰鼓舞、竹板舞、花棍舞,莲花落、桑叶龙,踩高跷,这些在农村广受欢迎和具有“天天演”特色的献艺,创造着独有的文化风情,使人们享受着属于自己的文化大餐。

  秋收庆典的文化魅力值得张扬。因为这种文化源于农民,根植于农村,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上根深叶茂。它与农村的广大民众结下了世世代代的不解之缘,有着天然的相通性和亲切性,有着极为广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即使在今天,它依然保持着原来的“生态”和“本色”。这就告诉我们,文化的发展繁荣是需要土壤的,农民“种”的文化“活”在农民的日常生活中,符合农村广大观众的“口味”,为农民喜闻乐见,因此在农村文化建设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要大发展大繁荣,需要专业的、经典的文化艺术,更需要土生土长的农村文化资源,在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中,让它焕发青春。

  秋收庆典的文化魅力值得张扬,更因为它的主体是农民。在这个舞台上农民既是精神文化产品的享受者,同时也是精神文化产品的提供者。登上舞台是演员,走下舞台是观众,演的是自己的生活,感受的是自己的快乐。到处都是舞台,“想唱就唱”、共建共享。这种新的文化业态其动力不是来自于商业化或市场化,恰恰来自于农民对精神家园和心灵港湾的向往和渴望。文化是人们生存的“精神氧气”,它渗透在农民的血液中。文化是有力量的,它反哺着新农村的建设,对新农民的成长起着催化作用。而正是这种动因,赋予农村文化持久鲜活的生命力,也使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得以实现,这就是“以人为本”理念的一种文化体现。考量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坐标,不独是富丽堂皇的城市剧院、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更重要的是全体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而当九亿农民都能享受文化的滋养,感受文化的魅力,文化的大发展才有基石,文化的大繁荣才有保证。

  恩格斯曾经说过:从巴尔扎克作品中学到的东西,远比从当时所有专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在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今天,我们从农民“种文化”所提供的“秋收庆典”的样本中,获得的鼓舞和对文化新的认知,也远不是一场视觉盛宴所能概括的。        

  吴建平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文娱新闻 D0004 张扬“种文化”的魅力 2007-11-13 6180E9AA398AE7CE4825739100312EF3[B1-张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