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你,爱着你,
渐渐变成“老玉米”
春春杭州10小时
中老“玉米”更出挑
本报讯 “这么多‘玉米’,怎么就没人喊口号呢?”
昨天上午,当李宇春出现在杭州演唱会新闻发布会现场不久,现场的热度很快降了下来,一贯热情的“玉米”,居然变得如“凉粉”一般安静。一位扛着摄像机、理着平头的电视台大哥回过头来,看着身后那些端着手机和数码相机的“玉米”们,脸上的表情疑惑不解。
为了宣传新专辑《我的》,也是为了12月8日的杭州演唱会造势,抱着一石二鸟动机的李宇春昨天掠过杭城,从前晚9点多在萧山机场落地到昨天下午3点多签售结束直奔机场,她仅仅在杭停留十几个小时。出现在记者眼前的“玉米”阵营,随处可见中年甚至老年“玉米”,白发苍苍的大妈“玉米”更是大大抢了小辈的镜头!而李宇春对大妈们显得彬彬有礼,不知此行会不会给经纪公司带来启发:其实李宇春现在对中老年市场更有杀伤力。
大龄“玉米”太安静,
电视摄像师急了
在昨天的发布会现场,“玉米”们看上去多数是20岁到50岁的女性上班族,除了普通话外,记者还从她们口中听到上海话和江苏口音。
黑色外套、白色衬衣,李宇春依旧是一副中性装扮出场,虽然出道时间不短了,她还是频频露怯,连续说了几遍“我不太会用形容词”。果然,在说了“很律动”之后就词穷了,憋了几秒才挤出一句“很李宇春”。
与以前一样,“玉米”依然有着给春春当发言人的冲动,现场姐姐级“玉米”们的动静不算大,总是点到为止,以至于前排的摄像师为了拍不到火爆的画面而着急。当有记者提到同一天来杭州的陈楚生时,李宇春马上冒出一个词:“战友!”接着有人抛出八卦问题:“你喜欢陈楚生这样的低调男生吗?”“谁说的!”李宇春还没反应过来,马上就有一个“玉米”说道,很快就有人接腔。春春这才幽幽地说:“这是哪儿跟哪儿嘛!”又有人发难:“你现在在谈恋爱么?”李宇春这次很快回以一句官腔:“有啊,我在和音乐谈恋爱!”被问到身高,李宇春答道:“我现在175(厘米)了。”这又激发出几句零星的欢呼。
当发布会结束,李宇春起身离开时,那位摄像师盼望已久的口号声才终于响起来:“李宇春,我的!李宇春,我的……”
白发玉米抢风头,
李宇春堪称敬老模范
昨天下午的签售会,在长长的歌迷队伍中,在海报、口号牌、牛仔裤的年轻海洋中,中老年“玉米”的身影非常显眼。与后辈为伍,他们早就没有拘谨感。
有一大帮玉米来自上海,其中不少是四五十岁的。“你们也来追星啊?”路人一好奇,一位50来岁的“玉米”不屑一顾:“有什么好奇怪的?我们遇到的玉米年龄跨度太大了,3岁到90岁的都有。”
李宇春对于大龄“玉米”也是格外礼貌有加。当签到妈妈级的“玉米”们时,李宇春在抬头微笑,说完“谢谢”之后,都会加上了“阿姨”二字。其中轮到一位白发苍苍的大妈时,李宇春特意起立,与她握手致意。这位大妈告诉记者,她特意从湖州赶来,姓曹,今年63岁了。为了能排到一个好位子,曹大妈连在杭州的儿子请的午饭都推掉了,上午11点早早来到签售现场,一等就是3个小时。
“上次李宇春的签售会,我就过去了。当时,春春看我年纪大,特意站起身来,我当时吓了一跳,没能仔细地看看李宇春。”曹大妈总觉得上次有些遗憾,所以这次又赶过来了。这次李宇春又站了起来表示谢意,没让老太太失望。
李宇春离开现场时,当年轻“玉米”蜂拥涌向员工通道、冲向地下车库时,几位大龄“玉米”也不甘人后,一起跟上去了。其中一位抛下一句:“我们可不输给小孩子!”
实习生 陈伟 本报记者 屠晨昕
本报记者 董旭明 摄
同一天,同门对决,李宇春VS陈楚生,但这场PK没有胜败,倒是“玉米”、“花生”两大粉丝团在杭州街头上演了两幕别致的“活报剧”。
本报讯 昨天下午2点半,记者赶到杭州庆春路好乐迪,离陈楚生预定的签唱活动开始还有1个半小时,好乐迪门口搭起的临时舞台前已经被陈楚生的粉丝围得水泄不通。站在最前排的35名女“花生”齐刷刷穿着印有陈楚生头像的红色服装,每个人手里都揣着那张价值50元的EP,为演唱结束后“拼死”要到偶像的签名而时刻准备着。
等待是难熬的。“花生”们在换个脚都困难的狭小空间里百无聊赖,不过对偶像共同的激情让她们好像志同道合者那样“惺惺相惜”,隔三岔五地喊几遍“口号”自娱自乐。于是庆春路上往来穿梭的行人时不时被一阵阵高亢的“楚生厉害,EP大卖”的叫喊声引得侧目窥探。
爱屋及乌,把尖叫送给小类
粉丝对明星的迟到拥有无穷的忍耐力。所以当下午5点,主持人石磊终于踏上舞台的时候,花生们的群情激动仿佛那推迟的1个小时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不过他们等来的还不是偶像。主办方“买一送一”地将一位“85后”的音乐新人小类和陈楚生“打包”销售了。这个从英国留学回来的腼腆男孩以拍电影为最大的梦想,他已经为成龙的音乐电影《飞行日志》创作了9首电影歌曲。不过无论大众还是媒体仍然对他一无所知。现在他带着他的首张个人专辑《小类的窗外电影》已经和陈楚生“绑定”巡回了5个城市,每到一个地方都要面对媒体和“花生”们的差别待遇。
“和陈楚生一起巡回会感觉有压力吗?”这几乎是记者们关心的唯一的问题,因为对这匹杀出来的黑马实在太过茫然。小类的心态就和他讲话的语气一样低调,面对满眼的红色“花生”,他不无自嘲地对记者说:“其实到每个地方,花生们都对我非常好,他们也会为我的音乐喝彩。”
杭州的“花生”们也确实很厚道。苦等几个小时后看到台上出现的不是陈楚生的时候,女孩们在小小地叹息之后就又恢复了精力,“爱屋及乌”地把对偶像的热情洒向这个新人。尽管大多数“花生”对小类的英式摇滚的乐风感到陌生,她们还是慷慨地给出尖叫。
“为了爱他,甘愿被塞进汽车!”
主角终于姗姗来迟。陈楚生一登场,“花生”们终于爆发出积压已久的真正的呐喊。
此时赞助商亮出了煞费苦心准备好的商业噱头。现场一辆5人座的骊威汽车敞开大门,主持人号召“花生”们挤进车身,冲击装载31人的纪录。于是大家终于明白那35位统一服装的“花生”为什么都是女生,她们就是为了冲击这纪录来的。在众人的瞠目结舌下,35个女孩鱼贯而入,以匪夷所思的姿势叠在一起,全数挤入了那辆小轿车!最后工作人员还把车门全部关死,把35颗花生闷在了里面。
接着陈楚生风度翩翩地来到车门前扮演绅士,把关在里面的“花生”们一个个扶出来。被闷了半天的女孩们脸涨得通红,不知道是被憋的还是因为牵到偶像的手太过激动。但显然,又牵手又合影的待遇让她们每个人都满足不已,一脸的陶醉。
“你们事先有训练过怎么钻汽车么?特地选了身材娇小的女孩子来吗?”记者忍不住好奇抓住一颗“花生”问。
“没有没有!你看我这样人高马大的不是也来了嘛!”女孩还陶醉在刚才和偶像短暂的接触中,幸福地笑道,“难受是难受,可是为了爱他,甘愿被塞进汽车!”
本报记者 郑 琳
摄影 屠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