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6版:人文·晚潮
3  4  
PDF 版
· 王佳芝
也就一倒霉孩子
· 江南故乡的风物——古桥风情
· 谁是那只温柔的燕子
· 窗含西岭千秋雪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1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江南故乡的风物——古桥风情
■文 陆 明 图 陆晓勤
  25年前,我第一次去王江泾看长虹桥。进镇一里长街,街很窄,市声嘈杂。有好多家香烛店,也有馄饨店、面店。面店自制面条、馄饨皮子,有一台铁木结构的机器,一个头发胡子眉毛都沾满面粉的大胖子在咣当咣当轧面条。逛街的大多是农民,女的发髻上、长辫上,都扎了红的绿的绒头绳。民间剧作家钱元亮先生就住在这街上,我那时和钱先生不熟,走过他家时没有招呼,只对他望了几眼。钱先生白面长身,恂恂一儒者。他写的独幕剧《全家上冬学》、《半夜失牛犊》,在全国戏剧界都产生过一点影响。钱先生好像是鳏居,有个老姐姐,依靠折锡箔换取家用。钱先生有点稿费,他没有向有关部门申请救济,他同嘉兴方面不太搭界。

  走出一里长街,迎面就是著名的长虹桥。桥名取得很好,气势很大,的确似长虹卧波。全长72.8米。这在全国恐怕找不出有比它更长的三孔石拱桥了。桥在明代万历年间始建,清代三次重修,保持明式。那天,我一口气走了五十七级石阶。站在桥顶上放眼远望,但见运河两岸,蟹舍渔簖,野苇丛生,天底下一片浩涉水气。坐在桥栏石上吸一支烟,这时镇上的集市散了,三三两两的乡下女人过桥回家去。一个穿家织柳条布裤的姑娘,看不出她的腰身。她们的穿戴是深乡下的。这大概也合于古桥的风情吧?她们走到桥上,也有点累了,嘻嘻哈哈坐到桥栏石上互相打趣,她们一致赞美镇上的小馄饨:“真鲜着!”(乡音“着”读如“札”),看她们一副满足的神态,不禁令人为之叹息。

  然而没过多少年,这种感觉就发生了大变!某年,听说王江泾那边出了个“陈百万”,我想去看看“百万”家的生活,人没有见着。走到长虹桥却发现桥西堍开出了一家照相店(一个店面,设备简陋,称不上“馆”)。一群身穿花衬衣、牛仔裤的乡村少女站在桥边拍照。拍完照,她们撒腿跑上桥去。她们曲线完全凸显的腰部,都有一块闪闪发亮的“苹果牌”牛仔商标!

  又某年,记忆里也是春天,我因事去荷花乡,路过长虹桥,听镇上的人说,有某男和某女,两情相悦,情不能止,经常在月夜天走上长虹桥,翩翩起舞,跳幅度不大的“慢四步”。

  这一对有情人,都已是中年,他们也有家室,但向往浪漫。可惜一辈子服膺莫里哀喜剧的钱元亮先生,早已经下世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晚潮 D0006 江南故乡的风物——古桥风情 ■文 陆 明 图 陆晓勤 2007-11-16 钱江晚报d00062007-11-160000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