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2版:每日新闻·生命
3  4  
PDF 版
· 两盲人因他昨天重见世界
· 瞧她那么无忧,
旁观者无不动容
· ■健康短消息
· 脑炎凶险
13岁少女失去知觉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7年11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刘吉波走了,他的爱心还在人世间
两盲人因他昨天重见世界
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在本报报道上批示:慰问家属严惩凶手
  本报讯 昨天一早,医生轻轻揭开汤如根左眼上的纱布,用手电筒在他眼前一晃,“看到了!看到了!有光!”53岁的汤如根兴奋得叫起来。医生伸出两个手指问:“几个手指?”“两个!”

  时隔24小时,的哥刘吉波的角膜得以重生,两位失明30多年的盲人都有了视力,可以生活自理了。77岁的葛以德老人在检查时不停地眨眼睛,希望把多年没见的影像印入眼帘。

  遗爱人间的刘吉波,你在天堂可以瞑目了,因为有两位大伯用你的角膜在看这个美好的世界,你还活着!    

  市委书记情牵刘吉波

  昨天,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看到本报11月14日A14版上《捐角膜的的哥,感动杭州人》一文后,作出重要批示,请杭州市文明办、市交通局领导代为慰问家属,这种身后捐献眼角膜的善良行为是值得褒扬的;同时,请公安部门严惩凶手。

  “我又可以骑车上班了”

  “这下我又可以骑自行车上班了!”汤如根拉着儿子的手说,儿子说:“家里的自行车不知道还在不在。您可真心急!”原来,53岁的汤如根一直不甘心从仓库发货员工作上退下来。“我身体很好,年纪又不大,如果眼睛能看见,起码能再工作10年!这下好了,有了这片角膜,我又可以上班了!”

  儿子汤伟明告诉记者,爸爸一辈子是个勤奋要强的人,因为眼疾回家以后,经常唉声叹气,有时候发脾气,说自己没用。移植手术不仅让爸爸恢复了精气神,也改变了他们一家人苦闷的生活。

  我们送了他最后一程

  葛以德老人念念不忘的是去看望刘吉波的家人。“我们都是普通老百姓,将心比心,他们家没了顶梁柱,肯定非常难过,生活会发生困难。”

  老人的女儿和儿子已经在手术当天替他看望了刘吉波的妻子郑美花,送了刘吉波最后一程。“当时不少出租车都主动加入送别队伍,有30多辆车,从医院门口排出去老远。刘吉波的妻子听说角膜给了我父亲,说祝福我爸爸活到120岁!”葛伯伯的女儿激动地擦着眼角的泪花。

  “刘吉波捐角膜之举让人敬佩,医院也在传颂。我们做医生的见到病人生生死死太多了,但这一次大家更感动,刘吉波以德报怨,是很善良的行为。”主任医师杜新华说。

  为什么捐给两位双盲老人

  “昨天不断有人来问我,为什么选了年过半百的患者接受角膜移植?其实,从我们医生的角度考虑,因为他们是双目失明的,比单眼失明的人更加痛苦,移植对他生活的改变是巨大的。另一方面,年纪大的人等待光明的时间更紧迫,他们两个人,都已经苦苦等了好多年了。”

  医生说,归根到底,还是角膜资源太缺乏,等的人多,捐的人少,对比悬殊。全世界不少医学家都在研究角膜的替代物,比如人工角膜,或动物角膜。他们试过鱼的角膜、兔子的角膜,最后都没成功。目前,只能依靠移植人的角膜让病人重现光明。        

  本报通讯员 余宁宁 本报记者 王蕊

  本报记者 林云龙 摄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生命 A0012 两盲人因他昨天重见世界 2007-11-16 48257178002CE17348257394002EBB63[A1-林云龙≈B1-谷伊宁];钱江晚报a00122007-11-16000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