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14版:科教·大讲堂
3  4  
PDF 版
· 沈宝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特”在哪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1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沈宝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特”在哪里

——我理解的30年中国社会之变
本报记者 王蕊 整理 本报通讯员 周广利 摄影
  沈宝祥:

  1982年9月,我们党召开十二大,邓小平致开幕辞说“我们要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此言一出,振聋发聩!当初这只是一个朦胧的概念,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是活色生香的现实。我们每个人,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也是这个伟大时代的创造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这像是一道考试题,今天我们跟大家一起来做这道题,同时也谈一下“十七大”的主题——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出来的。20多年前,邓小平是怎么提出这一理论的?怎么开辟这条道路的?他的思想来源是什么?邓小平自己讲,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东西是人民群众提出来的,我就是总结、概括和推广。邓小平还说:决不是一个人脑筋就可以钻出这么多新东西来的,一个人、几个人,干不出这么大的事情来。我认为这些话讲得很实际。

  需对重大问题澄清

  并统一意识

  胡锦涛总书记讲了,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句话符合实际。什么叫“关键阶段”?怎么来理解这个“关键阶段”?观察一下浙江,观察一下全国,改革和发展都取得了很大成绩,现在面临着如何继续推进的问题;同时,对一些重大问题,一些人存在不同的认识,需要澄清并统一意识。这就是关键所在。

  改革开放29年(1978年至今),取得了很大进展:第一,已经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但在全国一些地方,特别是西部地区,多种经济的发展是不够的;第二,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但是还不完善,表现在两方面,一个是行政力量干预经济比较多,有些经济被学者称为“官员经济”,二是存在垄断。

  政治体制改革也还面临着很多问题,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此外,贫富差距拉大、地区差距拉大等现象也较突出。

  我国的经济总量在全世界居于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但是我还要补充一句,德国只有五千万人口,而我们是十三亿人口,一摊薄,我们就大而不强了。

  国际品牌公司2006年公布了全球一百个著名品牌,美国50个,欧洲38个,亚洲11个,其中日本8个,韩国3个。中国一个也没有。中国经济是大而不强,而消耗能源、原材料比例很高。

  现在对国家发展和改革,存在着一些不同看法。有些人,也包括学者、理论家,他们认为我们改革方向不对,我们走的道路不对,我们要改变路线,要做大改变,意见非常不一致。这就提出了我们应当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

  未来我们要举什么旗,

  走什么路

  胡锦涛同志的报告说,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举什么旗?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什么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七大明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表明了我们党的态度和决心。

  “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不要抽象来讲,要看我们社会的状况,根据我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我认为至少有五大变化:

  第一, 从党和全国的工作重点来看,过去长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全党和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个历史性的转变。

  第二, 从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来看,我们从“一大二公三纯”、公有制一统天下的局面,转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个在浙江非常明显,我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在台州,台州的同志跟我说,我们这个地方民营经济发达,当时我很赞赏。

  第三,从经济体制来看,已经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整个社会被激活了。

  第四,从社会的状态来看,我们已经从封闭的墨守成规的状态,转变为改革开放、融入世界和全面改革、社会日趋活跃的状态。现在社会上有多少外国人到中国来办企业,旅游,过去我们在北京看到外国人都要围观,现在没有了。中国人那个时候谁想到外国去,除了政府官员、外交人员,一般老百姓怎么会想到外国去创业、旅游?现在中国人一年要出去多少趟啊。

  第五,从工作出发点来看,过去强调搞社会主义建设要为国家作贡献,要为人类作贡献,现在强调要重视改善人民生活,解决民生问题,并提出以人为本。这四个字我认为太好了。现在说“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按照我的看法“以人为本”要提升,它应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

  五大变化带来的

  四种结果

  这五个变化带来什么结果?这五大变化对社会每一个社会成员有什么意义?我归纳了以下四方面:

  第一,带来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29年来,我们的经济增长平均9.6%。十六大以来,2002年到2006年这四年间平均每年增长10.4%,是既快速又平稳地发展。

  1980年统计,我国的工农业总产值是7100亿人民币,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21.9万亿元,增长了三十多倍,被国际舆论视为奇迹。

  第二、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现在我们国家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了,国防力量也大大增强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分量也增大了。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国际重要活动中,中国作用明显增加,最明显就是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中国起了很大作用。

  第三、人民的生活普遍得到改善。进入历史新时期的时候,我国约9亿人口,有2.5亿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现在,我们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了,在向小康前进了。现在中国人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一点不比西方发达国家差。

  第四、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民群众受教育的程度普遍提高了,青壮年文盲已经基本消除了,九年义务制教育已经基本普及了,大学生也有两千多万,这是从教育方面讲。再从我们思想境界来看,过去那种个人迷信、思想僵化的状态现在有了根本性的变化。老百姓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增强了。总之,人的素质明显提高。

  改革开放理论

  来自人民群众

  这些活生生的现实,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怎么来的?很明显,就是四个字: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是在改革开放中发展的。

  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他讲了很多重要的话:“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他又讲:“发展是硬道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以公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也要搞市场经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提出“一国两制”等等,提出一系列的思想、观点和主张。邓小平提出的这些理论观点和主张从理论来说,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实践来说,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认为,自己只是概括总结推广,许多东西是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

  

  

  

  

  

  

  

  

  

  

  

  

  

  

  

  

  

  

  

  

  

  

  

  

  创办广东

  经济特区的来由

  办特区也是人民智慧的结晶,深圳市的第一位市委书记吴南生写了一篇回忆的文章。他是广东汕头人,上世纪80年代初,解放这么多年汕头还是很穷。叶剑英是梅州人。叶对吴说,我们家乡这么穷,想什么办法发展起来。吴南生分管过港澳工作,他在香港、澳门有很多朋友,他就找熟人去问,香港朋友说,你们敢不敢办新加坡那种自由港,你们敢不敢办台湾那种出口加工区?如果你们照这样办,肯定可以发展起来。

  吴南生一听很受启发,回来就跟下面的干部讨论,干部都说可以搞。吴南生向省委书记汇报,省委书记一听,很赞成,又得到省委常委会的支持。后来就向叶剑英汇报,叶剑英也说好。

  叫什么名称呢?不能用新加坡的自由港的名称,也不能用台湾的名称,于是大家想出了叫“贸易合作区”,然后写文件带到中央,中央开会讨论,一致同意广东的办法。邓小平说你们这个地方叫“特区”,后来中央又加了两个字叫“经济特区”,当时邓小平全力支持办特区,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办特区也是大家的智慧。

  没有抽象的

  社会主义

  30年社会巨变,绝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中国社会的进步,但是也有人认为,虽然生产发展了,但是社会主义倒退了,我们建设的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我们中国现在是共产党领导的资本主义,甚至讲要改变,改变这一套。我认为这个观点从理论上讲是站不住脚的。

  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现在我们搞的是不是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讲社会主义讲了很多,总结起来只有两条:一条就是说社会占有生产资料,第二条,通过发展生产,使人民过富裕的生活,使人得到全面发展。

  我打个比方,比如说房子,世界上哪有一座抽象的房子,房子都一栋一栋具体的。北京的四合院,天津的洋楼,农村的农家小院,房子都是具体的房子,社会主义也必须是具体的社会主义,没有抽象的社会主义,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基本点符合老祖宗讲的东西那就行。我们国家今天是这样,过二三十年之后还会有很大的变化,它是不断变化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特”在哪里

  把今天的社会主义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社会主义对比,有什么差别。概括起来讲有五条:

  第一、首先是“特”在改革开放。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虽然理想还没有完全达到,但是目标是不能改变的。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

  第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

  这五条是不是都达到了?没有达到。有的还远远没有达到,但是我们要把它作为特点坚持下去。这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所看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为“两极分化”释名

  再过30年,我们这个社会怎么样?我想象不出来。

  总的来说,我们现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经济来说、从社会制度来说还很不成熟、很不完善。刚才我讲了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行政干预经济,垄断现象很严重;政治方面有很多落后的东西。封建残余广泛地存在,现在封建的东西不光是烧香磕头,更重要的是“官本位”,到处都有,讲级别。

  邓小平带头废除了领导干部终身制,但是这个废除还不彻底。有些同志写文章叫“领导待遇终身制”,汽车保留、司机保留、待遇也保留。现在干部有任期制,年轻化了,退下领导职务后待遇给他留很多年,要多少汽车、司机,这个东西是封建残余的表现。人民负担越来越重。

  社会贫富差距拉大,有人讲中国是一个两极分化的社会,这个我不同意。富者越富,贫者越贫,这叫两极分化。中国有句古话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两极分化的重要表现。现在的中国实际不是这样,大多数人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下出现贫富差距拉大的现象。但不能说是两极分化。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科教·大讲堂 D0014 沈宝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特”在哪里
本报记者 王蕊 整理 本报通讯员 周广利 摄影 2007-11-20 钱江晚报d00142007-11-2000005;钱江晚报d00142007-11-2000027;钱江晚报d00142007-11-200000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