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3版:每日新闻·发现
3  4  
PDF 版
· 中国第一幅月图完美亮相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1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中国第一幅月图完美亮相
党中央国务院电贺首次探月圆满成功
温家宝总理揭开图像并讲话

  新华社消息 11月26日上午,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京飞控中心揭开图像,并发表讲话。

  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宣读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央军委对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的贺电》。

  首幅月图的完成和公布,标志着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嫦娥”眼中的月球——

  分布不同大小的撞击坑

  一个梦、一张图、一种能力、无数激情,在2007年11月26日9时41分这一个特殊时刻,完美融合成了一个难忘的现实。

  26日9时41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并制作完成的第一幅月面图像。

  这幅“嫦娥”眼中的月球真实世界,位于月表东经83度到东经57度,南纬70度到南纬54度。图幅宽约280公里,长约460公里。图像覆盖区域属月球高地,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

  图中右侧60公里宽的条带,是嫦娥一号“睁开眼睛”后获得的第一轨景象。

  “图像的质量非常好,完全符合设计要求,表明从相机拍摄一直到地面数据处理都非常成功。”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总工程师杨多和说。

  月亮上没有桂花树。呈现在世人眼中的这幅真实月面图景,由嫦娥一号卫星搭载的CCD立体相机采用线阵推扫的方式获取,轨道高度约200公里,每一轨的月面幅宽60公里,像元分辨率120米。从11月20日开始,随着CCD立体相机开机工作,地面应用系统获得第一批原始图像数据,经过对接收的图像数据进行技术处理,并对19轨图像进行拼接,完成了“第一幅月球图像”制作。

  在轨测试基本完成——

  进入长期管理阶段

  嫦娥一号卫星所拍摄月球图片于26日正式公布,这标志着卫星的各项在轨测试任务基本完成,将要进入长期管理阶段。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将担负起对嫦娥一号卫星为期一年的运行管理任务。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工程师王也隽表示,飞控中心通过组织调度各相关航天测控站,对卫星及星上有效载荷进行了各项在轨测试,结果表明,它们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在轨测试任务基本完成。随后,嫦娥一号卫星将进入长期管理阶段,按照计划安排开展各项科学探测活动。

  “嫦娥一号卫星的长期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工作,”王也隽说,“一是要维持好卫星的运行轨道,在卫星轨道因月球吸引降低的时候,要及时把它调整到原来的高度;二是要让卫星保持良好的状态,如果卫星发生‘感冒发烧’的症状,就要采取相应措施使它尽快‘恢复健康’;三是要配合地面应用系统做好有效载荷的管理工作,各种仪器该开时开,该关时关。”    

  月球三维图像已完成

  未来一年将不断传回数据

  在此基础上,首个月球三维立体图像也已制作完成。

  从10月24日嫦娥一号起飞,到第一张清晰、高质的月图“亮相”,中国首次月球探测经过了扣人心弦的33天时间。

  33天的时间。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在“人类迄今首次探月成功率不足50%”的考量下,以近乎完美的方式迈出了“准时发射,准确入轨,精密测控,精确变轨,成功绕月,成功探测”的关键六步,精准、顺畅程度令世界瞩目。

  图片静静无声,梦想已越千年。咫尺黑白影像,映出一个孕育无数浪漫传说的民族勇敢追梦的不懈努力,更见证了一个国度走出地球摇篮、迈向深空的非凡实力。

  37年!从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开始,中国航天的又一个巨大跨越从此被镌刻进深邃的太空!

  “中国的探月工程及成果,对中国而言是开创性的,对世界而言,也将为国际空间研究提供宝贵的探索。”国家航天局负责人说。

  静谧的太空月境,嫦娥仍盘桓凝望。在未来一年时间里,嫦娥一号卫星将不断地传回各种探测数据。数据经过处理后,将提供给科技人员进行研究。

  在未来一年时间里,嫦娥一号卫星将不断地传回各种探测数据。数据经过处理后,将提供给科技人员进行研究。

  美宇航局:

  对探测数据非常感兴趣

  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拍摄的月球照片26日(北京时间)正式公布,美国宇航局官员表示,这是一项引人注目的重要成就,并预祝“嫦娥一号”继续成功开展各项月球探测活动。

  美国宇航局负责公共事务的官员迈克尔·布鲁克斯说,中国探月工程所取得的成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成就,全世界的科学家都会对“嫦娥一号”从月球获取的新数据非常感兴趣,美国宇航局祝愿“嫦娥一号”继续顺利运行和探测。

  布鲁克斯认为,将来中美两国完全有可能在探月领域进行合作。

  俄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开辟中国宇航事业新纪元

  “中国已将航天员送入太空,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一个航天大国,而‘嫦娥一号’项目的成功,则开辟了中国宇航事业的新纪元,”俄罗斯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格奥尔吉·波利修克在祝贺“嫦娥一号”成功传回拍摄的月球照片后对新华社记者说。

  波利修克说,任何一个国家的探月计划都是从绕月探测开始的,但是中国的绕月探测并不是重复别人走过的路,中国的许多研究方向是之前其他国家的探月计划所没有涉及到的。                 据新华社

  探月二期上报国家立项

  暂时不送人上月球

  对于人们关注的我国探月工程下一步目标,孙来燕26日明确表示,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已完成论证工作,正在上报国家立项。中国探月三期工程将发射月球着陆探测器,在着陆区附近进行探测,并采集月球样品实现取样返回地球。孙来燕同时表示,目前中国尚无把人送上月球的计划。

  九大关节点陆续完成

  “绕月探测工程首飞任务没有任何失误,理论过程与实践过程达到了教科书一般的完美一致。”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说。

  “零窗口”发射

  时间:10月24日18时05分

  事件:“10、9、8、7……3、2、1,点火!”就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01号指挥员李本琪下达点火口令的同时,发射控制台操作手皮水兵按下了红色的点火按钮。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喷着烈焰,把嫦娥一号卫星稳稳托起……标志着中国航天开始了历史上最远的“长征”。

  卫星顺利入轨

  时间:10月24日18时29分

  事件:火箭起飞后第1473秒,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指挥控制大厅里响起“星箭分离”的报告声,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标志发射取得成功。

  三次变轨全部一次成功

  时间:10月25日至29日

  事件:卫星进入预定地球轨道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按照预定计划,向在太空飞行的嫦娥一号卫星发出变轨指令,对其实施了1次远地点变轨和2次近地点变轨。3次变轨全部一次成功,使嫦娥一号的飞行轨道逐步抬高,为正式奔月做好了准备。

  开始真正的奔月之旅

  时间:10月31日17时15分

  事件:飞行在南太平洋上空600公里的嫦娥一号卫星接到地面发送的变轨指令,卫星底部推力为490牛顿的发动机要通过连续10多分钟的点火,使“嫦娥”的飞行速度从8千米/秒提高到10.58千米/秒以上。这次变轨,直接关系着卫星能否顺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与月球交汇。

  原定3次中途修正只进行1次

  时间:11月2日10时25分

  事件:根据飞行计划,嫦娥一号卫星在长达114小时的奔月途中,将安排3次中途修正,以确保卫星在长达数十万公里的路途中精确地飞向月球。然而,原计划于11月1日和4日进行的2次中途修正没有实施,原因是卫星轨道控制“很精准”。标志着我国的卫星轨道测定与控制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

  精确“刹车”

  时间:11月5日11时15分

  事件:嫦娥一号卫星如期到达第一次近月制动点,已完成姿态调整的卫星接到地面指令,冲着卫星前方的主发动机点火。好像加速行驶的汽车被突然踩了一脚刹车,卫星的速度开始降低……嫦娥一号卫星从地月转移轨道进入近月点200公里、远月点8600公里、周期为12小时的月球椭圆轨道,标志着中国航天正式开始了深空探测新时代。

  进入“工作岗位”

  时间:11月7日8时34分

  事件:进入月球轨道后的嫦娥一号卫星,分别于11月6日、7日进行两次制动,进一步降低轨道高度,最终进入127分钟月球极月圆轨道。这是科学家为“嫦娥”精心挑选的“工作岗位”,距离月球表面200公里。

  “八种武器”各显神通

  时间:11月20日开始

  事件:11月19日,在地面控制下,嫦娥一号卫星建立对月探测工作模式。11月20日,卫星有效载荷的公用设备,如一次电源、数据存储器、通信总线等全部打开。随后几天,卫星所搭载的CCD立体相机、微波雷达探测仪等8种科学探测仪器陆续开机,进行性能测试,开始各显神通,展开工作。

  第一张月面图片面世

  时间:11月26日上午

  事件: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发现 A0013 中国第一幅月图完美亮相 2007-11-27 钱江晚报a00132007-11-2700025;48257178002CE1734825739F00253563[A5-一≈B1-朱国平];48257178002CE1734825739F0024D32A[A1-新华社稿≈B1-朱国平];钱江晚报a00132007-11-2700003;48257178002CE1734825739F004C9BA4[A1-新华社稿≈B1-张谷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