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4版:每日新闻·现场
3  4  
PDF 版
· 银杏林间
听那光阴的故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2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银杏林间
听那光阴的故事

■本报通讯员 黎莉 汪永春 ■本报记者 李冠男 鲁佳 ■本版摄影 李震宇 陶玉其
  《银杏已成林,你们在哪里》连续报道

  二十出头的“同龄宝宝”正青春逼人。

  当初意气风发的青年如今已人到中年。

  那边上的南应家河比过去宽了一倍。

  至于那片银杏,早已成为杭州的一道美丽风景。

  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

  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经无知地这么想

  光阴它带走四季的歌里我轻轻地悠唱

  风花雪月的诗句里我在年年地成长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

  ——罗大佑《光阴的故事》

  片片银杏叶,悠悠岁月情。

  还记得这片银杏林吗?1986年初,杭州市朝晖街道把南应家河两岸的公共绿地划作居民义务植树地,并号召街道居民、辖区单位的青年夫妇携带新生子女种植同龄树。到1996年止,先后有1000多对夫妇种下了同龄银杏树。如今,20年过去了,千株银杏树已成材,人们称赞它为“杭州最美丽的秋色”。

  11月27日~30日,本报以《银杏已成林,你们在哪里》为题作了连续报道,旧事重提,银杏林背后的故事勾起了众多当事人多年的回忆。在本报与杭州市朝晖街道的组织和征集下,昨天上午,当年同龄树的种植人以及“同龄宝宝”们又一次聚首在银杏林内。

  昨天上午,上塘路朝晖公园南侧华园弄的银杏林内,也许是知道当年的种树人回访故地,林子里的银杏树仿佛通了灵性一般,随风轻摆枝桠。金灿灿的叶翩翩飞舞、婆娑而下,每一个人都陶醉在这场20多年后的聚会里。

  第一个赶到现场的吴昭光女士,脖子上挂着相机,却一脸着急。一问才知道,她早上出门只记得带相机了,结果随身的包包却忘了带。“到了这里,没拍几张照片相机就没电了。”吴女士说,这懊悔劲就别提了,她可不想错过感人的镜头。

  10点不到,拿着老照片的许佳琪推着爸爸往签到簿前挤,“我们来了,我们来了,我是当年的同龄宝宝。”小姑娘清亮的嗓音一喊,把大家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蓝色的毛绒背心,亮晶晶的发箍,一身可爱打扮的许佳琪让在场的街道居民连说“漂亮”。对照着当年那张老照片,几位阿姨叽叽喳喳: “长成大姑娘了,照片上那时才这么一小点儿。”这话听得许爸爸在一旁憨憨直乐,退后两步,举起相机就给女儿“咔嚓”了一张。

  “麻烦你也给我拍一张。”只身前来的“同龄宝宝”胡航跑到树前,换了两个姿势,请人给自己拍照。“我妈在上班,来不了。她跟我说这里有一棵树是她为我种下的。我从来没来过,这次不能错过机会,一定要拍个照留念,回去也好跟同学炫耀炫耀。”

  10点15分,签到簿上已登记了一串长长的名单,活动也正式开始了。一落座,两位妈妈手拿着照片开始研究了起来。“当年种下的树,现在也不知道是哪棵了?”“是啊,孩子的个头都比我高了,别说那些树苗了。”

  坐在旁边的两个“同龄宝宝”插话进来:“林子里新立的‘同龄银杏林’介绍牌上,写着银杏林和我们的故事呢。我们前前后后读了一遍,要表扬你们——你们还真是有远见的爸妈啊。”

  担任司仪的詹伟勤大姐听到了这边的笑谈,立刻提议,让“同龄宝宝”们对身边的父母亲“表示表示”,孩子们一跃而起,男孩子一把搂过了妈妈,女孩子则美滋滋地靠在了爸爸怀里。

  活动尾声,朝晖街道把制作好的银杏林精美明信片,分发给每一位当年的植树人和“同龄宝宝”们作为纪念。

  80后胡航——

  在这里找到了兄弟姐妹

  “我听妈妈说过同龄树的事,但从那次种树之后,我就再也没来过这片林子了,已经20年了吧。所以今天很想自己过来看看。”作为银杏林的“同龄宝宝”,胡航是到的最早的一个,也是唯一自己单独过来的一个。本来只是想过来凑个热闹,可让他觉得意外的是,在活动过程中,又陆陆续续来了8个和他一样的“同龄宝宝”。“原来还真有这么多兄弟姐妹啊。”胡航笑着说。

  “80后”的落落大方、彼此相仿的年纪,让吕帆、侯寒黎、黄婷婷、许佳琪、胡航、方焰、洪振飞、莫宏寅、钟华歆这9个“同龄宝宝”很快就熟络了,自己围坐在一起聊了起来。“我叫方焰,1985年生的。”“我也和你同龄,我叫洪振飞。”“叫我们‘同龄宝宝’太怪了吧,我们都这么大了啊。应该叫‘银杏组合’才好。”

  聊天中,大家才发现彼此间有许多的巧合:莫宏寅曾在路上见到过“溜溜族”许佳琪;许佳琪和黄婷婷住在同一个小区里;而黄婷婷和胡航又在同一所大学读书……

  谈话间我们发现,不论是每天都经过这里,还是20年来从未回来过,大家都对这片林子有种特别的感情。“每次想到,在那样一片林子里,有一棵树是属于我的,就会觉得很开心。”黄婷婷说。

  活动结束时,这几个和林子共同快乐成长着的“同龄宝宝”们,一起在银杏树下留影纪念。在他们手中舞动着漂亮的银杏叶,在他们眼里则闪烁着对未来人生的美好希冀。大家约好要建一个QQ群用来联系——从这一天开始,他们有新朋友了。

  摄影师杨玉山——

  《小巷秋色》“炒热”银杏林

  一幅《小巷秋色》,让杭城市民知道了在朝晖公园这里有片美丽的“银杏林”。昨天上午,重游银杏林的活动现场,记者见到《小巷秋色》摄影作品的作者杨玉山老人时,他正端着他心爱的照相机在银杏林间穿梭着。

  提起去年这个时候创作并获得杭州市背街小巷改造摄影比赛二等奖作品《小巷秋色》时,杨大伯这位70岁高龄的老人显得有些激动。

  杨大伯退休已经有9个年头了。平日里爱好不多,偶尔跳舞健身外,就是钟爱摄影了。去年的一天,杨大伯从朋友那里得知杭州市要组织一个背街小巷改造摄影比赛后,他便像着了魔似地背起他心爱的相机游走在新改造后的背街小巷间。

  那次,大约是冬至前后,时间应该在上午的九点来钟。杨大伯回忆说,当时他被震撼了,眼前大片金黄色的银杏林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摄影中难得的金色色块,而路的另一边翠绿的竹林相互对衬,真可谓是美不胜收。

  于是,他立即取下了相机的镜头盖,取景对焦,但几个快门按过后,总觉得缺少一点生活气息。杨大伯说,品质生活不能缺少人,杨大伯端着相机在银杏林里足足等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有几位市民走进了他的镜头,“只听咔嚓一下,我把当时的画面定格了。”

  杨大伯说,作品印出之后,他很有信心地把作品邮寄到了背街小巷摄影比赛办公室。很快,作品获了奖并且大照片刊登在了报纸上,这下,朝晖公园这边有片美丽的银杏林,一时间街知巷闻。

  当年植树人裘立群:

  同龄树里有多少故事

  “现在看到这一片金黄色的银杏林,衬着在场那么多人的笑脸,顿时就觉得我们那时候搞的种植同龄树活动多么有意义。”昨天,从下城区人口计生发展局退休的裘立群女士也来到了现场,好记性的她为我们完整地讲述了这片银杏林的故事。

  “这其实是当时的下城区计生委和市政管理局一起组织的独生子女家庭种植同龄树的活动,前后一共办了10届。你瞧,这是1986年第一届时照的。”裘女士当时是潮鸣街道计生办的主任,那一年街道里选送了5户独生子女家庭,“那时区里6个街道,都由各个单位选送的,那可都是要挑过的呢。”

  比如说潮鸣街道的杭州机床厂、震旦丝织厂、长庆街道的幸福丝织厂、杭州电子管厂、朝晖街道的二轻轧钢厂等都把单位里的周岁宝宝选出来,还要进行一番PK呢。“不光小孩要长得可爱,大人表现也要良好。”裘女士说,在植树节前组织好家庭,确定名单之后,在植树节那一天就到南应家河旁的这块空地上,把一人多高的银杏树苗种下。

  “我们还给每一户家庭拍了全家福,几乎所有的POSE都是爸爸拿着铁锹,妈妈抱着宝宝。现在这些宝宝们都长大成人啦。”裘女士笑着在留言版上写下了几句话,“木已成长成林,宝宝茁壮成长,种同龄树的活动对孩子们的成长特别有意义。”

  “你看,照片上的这幢洋房就是现在的这一幢。”裘女士指着后面的楼房说,那时候连公园都没有,这就是一大片空地,南应家河大概也只有现在的一半宽,没有驳坎,看起来就比溪沟大了没多少,现在可漂亮多了呢。“公园的建设、河道的治理、背街小巷的整治……二十年来,这幅画越来越美,这也是生活品质提高的体现哪。”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现场 A0004 银杏林间
听那光阴的故事
■本报通讯员 黎莉 汪永春 ■本报记者 李冠男 鲁佳 ■本版摄影 李震宇 陶玉其 2007-12-2 钱江晚报a00042007-12-0200008;钱江晚报a00042007-12-0200023;钱江晚报a00042007-12-0200022;48257178002CE173482573A4001F8195[A1-李冠男≈A1-鲁佳≈A5-黎莉≈A5-汪永春≈B1-张云];钱江晚报a00042007-12-0200007;钱江晚报a00042007-12-0200006;钱江晚报a00042007-12-020000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