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1版:天下
3  4  
PDF 版
· “深圳”号结束访日
· 杨洁篪会晤日外相
· 中日高层对话经济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12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中日高层对话经济
曾培炎:中日经济合作大有可为
  中日高层对话经济

  曾培炎:中日经济合作大有可为

  首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12月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同日本外务大臣高村正彦共同主持对话。曾培炎在主旨讲话中指出,中日两国存在着不断扩大的共同利益,面临着新的合作机遇。双方应本着战略互惠、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提高合作水平,共同开创两国合作共赢、协调发展的美好明天。

  中日经济合作大有可为

  曾培炎首先介绍了中国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看法和经济发展思路。

  曾培炎指出,当前中日经济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双边贸易增速有所放缓,商务环境尚不够理想,技术合作存在障碍,日本对华投资出现波动。他表示,中方愿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为日本企业在华投资经营创造良好的软硬件条件。他强调,日方应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在贸易条件、高新技术出口、人员往来等方面考虑中方关切。

  曾培炎说,展望未来,中日经济合作大有可为。我们应当从战略的高度,以长远的眼光,积极客观地看待彼此发展,努力构建商品服务并举、产业分工合理、要素结合紧密的经贸合作新格局;全面推进双边、地区及国际经济合作。

  曾培炎提出四点建议

  曾培炎在讲话中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推动能源环保领域合作。在能源开发利用与节约、污染治理、循环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及植树造林、温室气体减排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

  二是深化贸易投资合作。充分运用中日经贸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联合研究报告的成果,改善各自贸易投资环境,开展产品质量标准、知识产权保护等对话与磋商。

  三是密切两国企业间合作。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各类企业在技术转让、市场共享、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果。

  四是加强全球和地区经济事务合作。两国应就宏观经济形势经常交流看法,扩大在防范金融风险、应对气候变化、消除贫困等问题上的磋商,加强在WTO多哈回合谈判中的协调。

  日愿与中方共同努力

  高村正彦在致辞中表示,过去30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日中经贸关系。日中两国经济相互依存,互不可缺,互利双赢,这对促进本地区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首次日中经济高层对话的举行,是双方加强交流与合作的良好契机,是双方从经济层面构筑两国战略互惠关系的重要举措,这对推进日中经济关系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日方愿与中方共同努力,不断增进相互了解与信任,进一步加强在环保、节能等重点领域的合作,继续深化日中经贸关系,为推动本地区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今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日期间,与时任首相安倍晋三共同启动了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机制。本次对话的主题是“合作共赢和协调发展”,双方围绕宏观经济政策、节能环保合作、贸易投资合作、地区及国际合作等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据新华社

  ■相关新闻

  中日完成经贸合作发展规划研究

  商务部副部长陈德铭1日在首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发言时透露,经过1年多的努力,由中国商务部和日本经产省共同开展的“中日经贸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联合研究”已如期完成。

  联合研究的内容涉及中日经贸关系评估和展望、中长期发展方向和重要合作领域及发展中日经贸关系的对策建议。这一研究报告即将对外发布,将为促进中日经贸关系再上新台阶提供重要参考。

  陈德铭指出,技术贸易特别是高新技术贸易是中日经贸合作中最具潜力的部分。目前,日本出口管制最终用户名单等问题已成为困扰两国高技术合作的障碍之一,中方希望日方采取切实措施,取消“名单”中的中国实体,以改善双边经贸合作关系。中方将进一步采取包括通关、财政、金融等在内的措施,鼓励两国企业开展技术合作。

  陈德铭提出,目前已有包括韩国和东盟10国在内的76个国家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希望日方能从促进双边经贸关系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尽快作出明智的政治决断,早日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为双边经贸关系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据新华社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天下 B0001 中日高层对话经济 2007-12-2 钱江晚报b00012007-12-0200022;48257178002CE173482573A40043C233[A1-新华社稿≈B1-董立林];钱江晚报b00012007-12-0200021;钱江晚报b00012007-12-0200020;钱江晚报b00012007-12-0200019;钱江晚报b00012007-12-0200029;48257178002CE173482573A40056CA07[A1-新华社稿≈B1-董立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