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5版:每日新闻·新教育
3  4  
PDF 版
· 俞可平和你聊生活中的政治学
· 教室里,老师捡到一封“情书”
· 想偷懒的男生
拿下“长杭科技奖”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2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周六,走进人文大讲堂
俞可平和你聊生活中的政治学
  记者手边有一本书,书名叫做《民主是个好东西——俞可平访谈录》。据说该书一出版,就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位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的学者,8日上午将光临本报和省社科联主办的浙江人文大讲堂,谈谈生活中的政治学。

  中西兼修的政治学者

  俞可平,1959年出生,浙江诸暨人。现任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曾任美国杜克大学和德国自由大学客座教授、联合国全球政府创新咨询专家,现在兼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等多所名校的教授。他是“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的首席专家之一,还一直主持“中国地方政府改革创新”研究与奖励计划,是社会上富有盛名的“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的总负责人。

  似乎是一夜之间,俞可平的名字,伴随着一篇名为《民主是个好东西》的短文,传遍了海外中文媒体。他一下从一位著名学者变成了公众人物。

  此文于2006年10月 23日首先见诸《北京日报》, 12月27 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全文转载,当日人民网、新华网等又纷纷转载。

  有业内专家评述:一篇《民主是个好东西》,把俞可平推到了风口浪尖。众人叫好,亦不乏批判之声,但俞可平坚持己见,不改初衷。他在华盛顿对美国《侨报》记者说:“民主怎么不是好东西?中国就是要建设文明、民主、富强、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嘛。”

  报道说,在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举行的“中国政治前景变化”研讨会上,俞可平的与会引起美国主流学者的关注。大家都关心,这位中西兼修的政治学者是如何阐释中国民主的。

  俞可平的民主观

  俞可平多次在著作中表示,中国进行的是一种“增量民主”改革。他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在意识形态方面的理论创新,推进了中国的政治改革和民主进程,比如“以人为本”、“法治”、“私有财产”、“政治文明”、“公民社会”、“和谐社会”、“全球化”等过去曾经忌讳谈论的概念,现在有的载入宪法,有的纳入中共决议,有的作为战略目标。

  俞可平向美国学者介绍了他提出的“增量民主”(Incremental Democracy)的概念。他说,“增量民主”意味着要有坚实的经济、政治存量基础;要建立起政治和法律的框架;政治改革要渐进、稳定进行;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应是现在中国民主的集中体现;鼓励“动态稳定”而不是绝对的“静态稳定”;民主必须在法制化和规范化的基础上有序进行;民主与法治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不能分开。

  俞可平进一步解释了“动态稳定”与“静态稳定”的差别。他说,“静态稳定”就是禁止做什么,比如老百姓有什么不满,禁止他表达,也就是以“堵”为主;而“动态稳定”就是有不满说出来,如果有道理就赞成他,并进行制度调整,即以“疏”为主。

  他以北京春节放鞭炮为例,以前怕放鞭炮危险、污染环境,简单的办法就是禁止,但实际上禁不住。后来政府听取老百姓意见,举行听证会和民意调查,70%的人赞成放,但必须限放。事实证明,“禁”改“限”,效果很好。

  3条“路线图”

  俞可平是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政治学博士,多年来一直研究政治学理论和中国政治。他说,民主概念来自西方,就是“人民的统治”,人民统治的方式非常多,选举只是其中的一个要素,还有权力监督、公民参与等。民主有不同的模式,中国有中国的方式。他勾勒了目前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3条“路线图”:从基层民主到更高层的民主,从党内民主走向社会和整个国家的民主,从较少的竞争到更多的竞争。

  俞可平表示,村民民主是中国基层民主重要的内容,现在有不少地方开始实行“海选”,相当多的省份开始在乡镇一级进行民主选举。他承认基层民主也出现了贿选、家族势力独大等问题,但他表示,大量的调查研究显示,绝大多数中国村民对农村民主是非常满意的。“我们推动基层民主的决心是不会改变的,只会做得更好,不会往后退,只会往前走。”俞可平称。

  本报记者 陈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新教育 A0015 俞可平和你聊生活中的政治学 2007-12-6 钱江晚报a00152007-12-0600026;钱江晚报a00152007-12-06000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