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16版:钱经·金融
3  
PDF 版
· 储蓄型险种杭城遇寒流
· 活期存款
怎样打理收益高
· 中长期理财产品“中途退场”
· 浦发理财新品上线
· 华夏银行与七大券商全面合作
· 泰康保费跃上300亿平台
· 中信理财推出“财富盛宴”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7年12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理财随“息”而变
储蓄型险种杭城遇寒流
  ■本报记者 俞萍丽

  

  本报讯 曾经受人青睐的储蓄型险种,在银行进入加息周期时,无疑成了大家眼中的“鸡肋”。由于保险预定利率与银行利率出现倒挂,传统储蓄型寿险不仅销势受阻,而且屡屡出现退保,多家保险公司备感压力。

  部分寿险面临退保

  杭州市民程女士2年前在一家银行买了某保险公司的一款银保产品,当时这款保险的年预期利率是2.5%,高出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2.25%(税前),而且免税,程女士一共买了10万元。时过境迁,随着银行的多次加息,现在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已达到3.87%,即使扣除5%的利息税,实际收益率也有3.68%,而这款储蓄型保险预定年利率还是“按兵不动”,停留在2.5%的水平上。“利率严重倒挂,我想退掉算了。”程女士昨天来到这家保险公司申请退保。

  另一位张姓先生,两年前投保了保额为5万元的养老保险,缴费期限为20年。两年来,张先生已缴了5000多元的保费。最近张先生算了一笔账:扣除利息税后,一年期定期存款实际收益为1838元,而寿险利率2.5%,一年下来收益仅为1250元。“比银行存款利率还低。当初投保最看重的是该保险每满三年可给付2500元的生存保险金,可加息后收益却比不上银行存款,如果继续加息,收益反差不是更大了?”张先生正在犹豫要不要退保。

  尽管我省各保险公司都不愿意对外公布具体的数据,但是不少公司都承认“部分固定收益保险退保的情况确实存在”,“有的险种甚至退保情况很严重。”

  储蓄险、房贷险退保多

  据业内人士介绍,其实退保一直都存在,主要原因包括投保人临时需要资金周转、营销员误导客户、客户移民等。这些都属于比较常见情况,“不过,今年来看,由于银行多次加息,加上周边市场投资的收益不断提高,造成了较高的退保率。”业内人士这样解释。

  虽说整体遇到退保小高峰,但不同产品、不同渠道的表现也存在较大差异。

  在“收益率说明一切”的中国式理财观念下,收益型产品受到最大挑战,其中又以银保类产品首当其冲。

  由于保监会规定,万能险产品不能在销售时告知预计收益率,而分红险的收益分配又完全不透明,这与资本市场看得见的收益走势相比,明显缺乏吸引力。加上银行保险产品往往采取固定收益率这种简单的设计方法,许多看重投资收益的客户必定会与其他收益类投资产品做比较。最终选择弃保进入股市或储蓄。

  另一类受到影响的是财险类房贷险。由于银行基准利率不断提升,而且市场普遍预期未来还会有进一步调高,因此很多投保人就选择提前还贷,并且在还贷结束后第一时间退保。“很多人觉得房贷险就是为银行购买的,所以还贷结束了,他们也就自然而然想到退保。”一位财险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专家称:提前退保不一定划算

  保险公司专家认为,已购买了长期寿险的市民提前退保不一定划算,因为中途退保会有一定的损失,而重新投保又要有一定的费用。保险公司有关人士说,退保越早,保户得到的退保金越少,特别是在未交满两年保险费的情况下,退保金更少。同时,如果退保后再重新投保,会因年龄的增长提高费率。

  业内人士认为,保险除了投资外,还有一重保障功能,所以市民不一定要这么“急功近利”,如果投保人急于用钱,不妨选择保单抵押贷款。保单抵押贷款是指在不退保的情况下,将保单抵押,获取贷款的做法。投保人只要支付一定利息,即可既享有保单的保障作用,又可获得临时资金周转。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钱经·金融 B0016 储蓄型险种杭城遇寒流 2007-12-8 48257178002CE173482573AA001AF7FA[A1-俞萍丽≈B1-俞萍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