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人是用这样一句话概括花园村的——与世界叫板的中国农村高科技典型。那么,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村企业是如何走向世界的呢?
靠着9000元家底、18台缝纫机做服装起家的浙江花园工贸集团有限公司已是庞然大物。但是在花园村的当家人邵钦祥看来,服装、建材等传统产业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花园村要想进一步发展,就要突破瓶颈,向高新产业发展。
“创业先行,创新促进”,可高新技术从哪里来?邵欣祥想到了中科院院长路甬祥,早在路甬祥担任浙江大学校长的时候,通过花园村的人才委培计划,两人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2006年5月,金华召开科技博览会,中科院派了4位专家带着10个项目赴会。还没等开幕式结束,邵钦祥就把专家都请到了花园村。在专家提供的计算机软件、高档玻璃、反光材料等10多个高科技项目中,他出人意料地没有选择稳妥的传统产业,而是选择了风险性极大的维生素D3项目。
什么是维生素D3?它是人与动物生长、发育、繁殖、维持生命和保持健康必不可少的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当时世界上只有少数发达国家能生产。
对于被国外长期垄断的技术,一个乡镇企业想打破,邵钦祥的想法似乎太异想天开。然而在东阳的实地考察让中科院的专家们惊叹不已。在路甬祥的牵线下,花园村与中科院感光化学所签订了共同投资开发维生素D3协议。当年,花园村投资3000多万元在北京购买了36亩土地,建成一条年产一吨的维生素D3新工艺生产线作为中试基地。双方决定出资480万元进行科研风险投资。1997年10月,中试资金告罄,总投资要增加到1350万元。高科技无疑需要高投入,成功了,自然有高回报高收益,但是失败了,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邵钦祥很明白这些,他的名言是:难度大可以克服,资金少可以筹措,D3这个项目一定要实现。邵钦祥仍顶住压力,继续投资。
这是花园集团当时倾其所有的一次赌注,结果花园赌赢了。1999年9月,维生素D3中试成功。2000年5月,中科院将这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成果作价2000万元,转让给花园集团。2001年8月,我国第一条年产6吨的维生素D3生产线诞生,并投入工业化生产,从而改变了我国维生素D3依赖进口的局面。路甬祥千里迢迢从北京来到花园,感叹万千,“这是科技创新与经济全面结合之路。”如今,花园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维生素D3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