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怪:
好名字大家用 重名现象很普遍
重名现象已经成为基金市场中独特的风景。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在超过220只股票型和配置型基金中,至少有10个名词在不同的基金简称中出现了5次以上。其中使用最集中的是成长、增长、精选、优选、价值和稳健,它们分别出现在33只、23只、20只、13只、12只和11只基金简称中。此外,还出现了8个配置、7个优势、7个平衡和6个策略。这其中,既有成立三年以上的老基金,也有刚成立两三个月的新基金。
二怪:
“创新”基金不创新 名字加长再加长
事实上,基金公司也察觉到这点。2004年,基金在经历了从年初的火爆到年中的急转直下之后,“创新”成了每个基金公司最费心思的问题,“创新”甚至被看成是基金的生命之所在。
然而,那年真正具有创新意义的除了ETF和LOF这两种基金产品,同之前的封闭式、开放式基金具有本质区别之外,其余的所谓“新产品”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多创新,各个基金公司都在其推出的基金新品的名堂上煞费苦心——所谓 “创新”大多只是在名称上加长,再加长,长得简直连行内的专家都记不住、说不上!
不妨拿那时几个开放式基金的新品来看看:嘉实浦安保本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嘉实服务增值行业基金;大成精选增值混合型基金;天治品质优选混合型基金;申万巴黎盛利强化配置基金;中银国际中国精选混
合型基金;光大保德信量化核心证券投资基金……
不幸的是这些挖空心思的“创意”,更像是故弄玄虚,让人对其颇有点“江郎才尽”之感慨。假如不看它们的持股,单从他们的名称上,很难捕捉到多少关于这些基金的信息。
三怪:
频频偏离承诺 招募书形同虚设
与此同时,曾经被基金公司当成卖点的风格投资在牛市的“魔力”下被逐渐淡化,追逐热点、看重排名的心理让200多只偏股型基金扎堆在市场上最活跃的部分股票上,当初基金招募时说明书里的承诺似乎变得可有可无。
与招募书所规定的投资方向偏离最大的是华夏大盘精选基金。在其招募书中,清楚写着“本基金属于大盘股票基金,基金股票资产的80%以上投资于大型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但其操作风格之激进是业内的共识,小盘股、低价股甚至ST股均成为其囊中之物。该基金今年一季度持有大量雅戈尔等冷门股;二季度,它开始买进ST广厦等ST股。去年第四季度,该基金修改了基金契约,把投资范围从大盘股,扩大至小盘个股,但基金名称仍然叫大盘精选。与其操作风格相比,多少还是有点“牛头不对马嘴”。
不但大盘基金和小盘基金风格倒置,积极与稳健两类风格迥异的基金,选股时也常常“携手并进”。大成蓝筹稳健和大成积极成长,两只风格相距甚远的基金,却同一时间出现在益民商业的前10大流通股东之列。翻看其半年报发现,两基金前10大重仓中,便有4只重合。
部分基金的交易行为也有悖于契约中的风格。如中邮基金公司下属的一只基金,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换手率就高达606%,折合年周转率约为1450%。而有趣的是,这只基金在契约中明确指出以价值投资为主,意味着推崇长线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