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8版:财富·金桥
3  4  
PDF 版
· 红红火火的企业为何赚不到钱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7年12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创业直通车”开出第五站——
红红火火的企业为何赚不到钱
创业指导师:铺张浪费、账目不清,这些都是中小企业的致命伤
  ■本报记者 张妍婷

  

  自从“创业直通车”第一站为一个上规模的企业诊断出财务问题后(请见本报11月20日B7版),陆续接到了不少存在财务问题的企业主的求助电话。很多人在电话里说,一年干到头,到了年底一算却没赚多少,甚至亏损,以前一直想不明白是什么原因,经肖老师这么一指点,开始检查自己的财务账,发现问题确实很多。

  上周,应安吉刘先生要求,记者和肖老师前往他们公司查看情况。

  刘先生三十出头,掌管着一家资产近3亿,员工300多人的造纸厂,很不容易啊。到了厂区,刘先生先带我们参观了厂区,污水处理循环利用,在生产管理上还过得去。刘先生一边带我们参观一边介绍他的情况。

  刘先生其实应该算是二代,上世纪80年代初,刘先生的父亲就开始做印刷,遇上改革开放的好机会,短短几年,从一台小印刷机,到一个印刷厂,资产翻了好几倍。刘先生毕业后就一直在父亲的印刷厂工作。2000年,刘先生觉得造纸行业利润比较大,特别是特种纸,于是解散了印刷厂,投资3000万元成立了现在的造纸厂,父亲也交了权退休享福。

  公司成立前3年,形势非常好,第一年就赢利近800万元,后两年每年都有增长。但2004年开始公司就开始走下坡路,随着原料、人力、排污设备等成本投入,利润下滑得厉害,开始刘先生并没有在意,因为订单一直不缺,到了2006年,公司出现了亏损,今年又快到年底,看着又要亏,刘先生急了,其它企业只有越做越好,越做越顺,自己的企业怎么越做越差?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想想或许也是财务出了问题,于是点名要注册会计师肖老师过去。

  肖老师花了几个小时了解公司的财务情况,发现尽管公司形式上也有财务管理制度,但漏洞太多,根本不适合执行。一个资产规模近3亿元的公司,财务只有3个人,其中出纳是董事长的亲戚,剩下一个会计和财务处长平时只停留在财务核算层面上,只有向上提供资金信息,其他管理生产都无法介入。财务处长在公司工作了7年,竟不知道产品的实际成本是多少。“我们老板很忌讳会计参与经营决策,所以很多情况我们都不知道。”财务处长这样解释。

  所谓无法执行,肖老师举了几个例子,比如在成本开支上,董事长定下每个月办公用的纸张成本是50元,但事实上这个数根本就不够,“我们要用多少就拿多少,这么多年来都是这样的。”问及成本开支如何执行时,下面办公室的一位员工如是说。

  就是因为财务管理制度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很多“定额”都处于瘫痪状态。问刘先生知不知道这个情况,刘先生承认当初这些定额都是他随手写下的,但是因为公司效益一直不错,所以他觉得这些成本算不了什么。

  但我们的调查结果却吓了他一跳。员工出差没有等级差别,普通员工照样可以住500元一夜的酒店,吃上千元一顿的晚餐,回来公司全报,交通费也是实报实销。为了节约空间,仓储和生产混在一起,拿多少生产多少,浪费不知道,因为没有任何领用手续。现金账一个月才核对一次,因为刘先生自己也是大手大脚,员工也养成了大手大脚的习惯。材料浪费就无从算起,每次月底核算都是会计自己估计一下造一个,成本核算方法也很单一,以平均法进行分配,导致不同产品的成本竟然极其相近。因为成本不明确,所以在产品定价的时候,只能根据市场行情定,一直就这样被牵着鼻子走。

  随着竞争日趋激烈,赊账销售越来越多,但公司却没有一个账龄分析表,只知道谁欠了多少钱,至于欠了多久、为什么欠钱、几时能还,连董事长自己都不知道。

  连锁反应导致公司客户管理没有轻重,接订单很盲目,即使对方经常欠账也没有列入黑名单,总之来者都是客。所以订单是挺多,但是否赚钱董事长自己都不清楚。

  我们还发现,因为欠账管理不清晰,公司短期负债比例又高,公司融资成本非常大,公司年毛利2000多万元,利息成本就占了近1200万元,风险非常高。

  刘先生越听越紧张,茶也喝不进一口,忙问该如何解决。肖老师根据以往的经验,给刘先生开了个方。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财富·金桥 B0008 红红火火的企业为何赚不到钱 2007-12-18 48257178002CE173482573B3001A620A[A1-张妍婷≈B1-张妍婷]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