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5版:每日新闻·亲历
3  4  
PDF 版
· 台胞返乡20周年记
· 我的心
比海水煮饭更苦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2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台胞返乡20周年记
■本报通讯员 周晓刚 徐安华 本报记者 刘焜 陈欣 ■本版摄影 林云龙 唐光峰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叶增荣,83岁,1989年回江山探亲——    一声“云梅”,眼泪就止不住了

  

  “院子里静悄悄的,一个人也没有。我走那年种下的香泡树还在,长得差不多盖过大半个院子了。这个时候,大门‘吱’一声被推开了,一个老太太牵着个小男孩进来了。我一眼就认出了她:是云梅,我的云梅啊。我走的时候她才20出头,再见面都已经是个满头白发的老太太了。我说了声:云梅,是我回来了,眼泪就怎么也止不住了。40年的眼泪啊……”

  12月4日,在江山贺村,因为我们的造访,83岁的叶增荣老人又一次陷入了当年的往事中。80岁的老伴管云梅坐在他的身旁,静静地听着,偶尔用方言轻声与他交谈着。岁月在这对患难夫妻的脸上,刀刻般凿出了一道道沟壑,似乎在述说着这几十年来的沧桑与艰辛。

  半夜被抓被迫离家

  叶增荣十几岁便没了娘。家里没个女人总是不像个家,在他17岁那年,爹便帮他张罗了一门亲事,把邻村一个叫云梅的姑娘娶过了门。

  1949年,当时24岁的叶增荣还在江山县中学念高中,却已经是一个3岁女儿的爹了。那年4月的一个星期六,在县城读书的叶增荣送六姨妈回石门的家。让他怎么也没想到的是,这一送,送出了半辈子的悲欢离合:当天半夜里,他就被国民党抓“壮丁”了,当时儿子尚未出世。

  叶增荣就这样被半威胁、半哄半骗地在半夜离开了江山。龙泉、庆元、广东……路越“带”越远,叶增荣的心也越走越凉:他知道,自己这一去,回来是遥遥无期了。“老婆还怀着孩子,肚子里的孩子不知是儿是女?什么话都还没来得及和云梅说,她知道我被抓走了该急成什么样子啊?以后她一个女人家,上有老下有小,这日子该怎么过……”一想到这些,叶增荣恨不能掉转身奔回家去。可他不敢。身边时刻有拿枪的兵守着,想要逃走谈何容易?

  看了照片知道,家还在

  就这样,叶增荣到了台湾。隔着深深的海峡,他知道,家,是回不去了。

  在台湾,叶增荣当了24年的兵,退伍后又到一家公司做了泥水工。尽管每天累得倒头便睡,可依旧夜夜故乡入梦来。有一次,他梦见自己回家了,老婆真的给他生了个儿子,可儿子的脸却怎么也看不清……梦做得正香的时候,被工友叫醒了,叶增荣急得对着工友喊:我还没看清儿子长什么样呢,你为什么要叫我?

  在台湾的江山老乡很多,只要聚在一起,当年在家的点点滴滴就成了大家说不厌的话题。每每这个时候,心底的悲哀便如苦涩的海水一点点浸过叶增荣的心头:不知道家里的人还好不好?她还在不在?这辈子还有没有再见面的那一天?

  1981年,叶增荣得知当年和自己一样来到台湾的大姨妈一家已经辗转到了美国。他马上写信给大姨妈,托她打听家里的情况。

  这封信写出去,将近一年没有消息。时间一天天过去,叶增荣的心一点点冷了:也许家早就没了。就在他快要绝望的时候,1982年的一天,他突然接到了大姨妈寄来的信,刚一拆开,里面就掉出了一张照片,是张全家福!难道真的是家里捎信来了?那一刻,叶增荣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抖抖嗦嗦地拾起了照片。照片上,大大小小有10来张脸对着他笑,他一眼看到了站在中间的云梅!

  原来,他走后不久,云梅就生了个儿子。现在,儿子、女儿都已经成家了,并且有了孙子孙女。爸爸你什么时候回家?妈妈每天都在念叨呢。从没见过面的儿子在信上说。

  捧着这封盼了几十年的信,叶增荣笑了,又哭了。这辈子只要还有一口气,我一定要回家去!那一夜,他枕着这封信,睡得特别香,睡梦里,他似乎回到了家乡……

  亲人相见泪眼干

  到了1987年11月,台湾开放回大陆探亲的消息一传开,叶增荣就再也坐不住

  了。他以最快的速度办好了回家探亲的手

  续,出发前,却突然有些犹豫了:这么多年,云梅一个人拉扯着儿女是怎么熬过来的?她还在等自己吗?

  思来想去,叶增荣决定谁也不通知,悄悄地回去。“我只想回去看一眼,看看家里好不好。如果云梅重新嫁人了,我也不怪她,看一眼就走。”

  就这样,叶增荣一个人悄悄地回到了江山。回村的一路上,那些似曾相识又有些陌生的景象,让他百感交集。家里的房子早就重新建过了,如果不是台胞接待站的工作人员陪着,他差点摸不到回家的路。推开家门的那一刻,叶增荣恍若隔世:离开的时候自己才24岁,再回来已是两鬓斑白,云梅还能认出自己吗?

  家里一个人也没有。院子里,当年自己亲手种下的香泡树已经枝繁叶茂了。一路走来,村子里早有人知道到台湾去的增荣回家了,飞奔着去找家里人报信了。叶增荣前脚刚进家门,就看见一个老太太拽着个孩子,跌跌撞撞地冲了进来……

  叶增荣说,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云梅。当年自己“失踪”后,云梅肚子里怀着孩子,家里还有个年老的父亲和3岁的女儿。一个女人家,在那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年代,家里家外一个人张罗,白天忙完了田里的事,晚上熬着油灯编麦杆扇,这样换点油盐酱醋,撑起了这一大家子,如今已是子孙满堂了。“村里的人都说我‘八字’好,全靠云梅啊。”老人感慨。

  1993年,老人回家定居了。说起眼下的日子,老人的笑意很浓:如今一大家子生活在一起,孙辈们也很有出息:大孙子在哈尔滨读博士,小孙子大学毕业已经在杭州工作了,最小的孙女还在重庆念大学,最重要的是,现在每天和老伴在一起,再也不会分开了。“金窝银窝不如自家草窝。家里人在一起,没有比这更开心的事了。”老人笑得很开心,那份知足与快乐,让人动容。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亲历 A0005 台胞返乡20周年记 ■本报通讯员 周晓刚 徐安华 本报记者 刘焜 陈欣 ■本版摄影 林云龙 唐光峰 2007-12-19 钱江晚报a00052007-12-1900020;钱江晚报a00052007-12-1900028;钱江晚报a00052007-12-19000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