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7版:每日新闻·瞬间
3  4  
PDF 版
· 在掌声和喧闹背后……
· “十佳图片”请你拍板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2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2008年的脚步踩着寒风,日益临近,杭州历史街区河坊街张灯结彩,早早向人们报告新年到来的信息。而那些“候鸟”般的外乡艺人,他们在秀场背后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昨天,记者走进了这拨给市民和游人带来无限快乐的民间杂耍艺人中间——
在掌声和喧闹背后……
■本报记者 杨晓轩 摄影报道
  让杭州观众大冷天感受火一般的温暖

  昨天,寒风嗖嗖,在杭州河坊街大门旁的空地上,民间艺人陈小胜正娴熟地摆弄着手中的钢圈,在他“指引”下,几个钢圈时而交叉、时而分解,分分合合,出神入化。在现场,不少观众与陈小胜离得很远,与之保持的那段距离显现了内心的某种戒备,此刻,陈小胜要攻克的不仅是场上耍宝的难度,还有如何缩短与观众的这段距离。

  短短一个小时时间,陈小胜让在场所有观众感受到了和天气寒冷相反的东西,那就是艺人对手艺执着热情,像火一般的温暖。今年要在河坊街过年了,算了算,自己从艺已满30个年头。离家在外演出成了家常便饭,快过年了,心不由自主地开始思念老婆和儿子……而从学校请假出来的小张强说,过了年后他将重新回校读书。

  陈小胜来自河南,自小学习杂技,是一个地道的民间杂耍艺人。他与10岁的小搭档张强、月芽板古书艺人邵良景同在河坊街民俗艺术团旗下,据他回忆,河坊街曾有30多人身着清代古装巡游的记录,那些都是他们团里的人,对于这些艺人,陈小胜给出了一个掏心窝的“解释”:在我们这个行当里,从来就不存在外人这个词,你、我都是一家人!

  为了配合河坊街的整体复古,他们都穿古装上岗,表演用的锅碗瓢盆,以及平时用的椅子、板凳都换成了古代面孔,一切能考虑到的细节,都没落下。作为一名传统的民间艺人,除了要有一身古装行头,还必须得有多年在街头“摸爬滚打”练就的高深造诣。在陈小胜随身携带的大提包里藏着许多不能说的秘密,“捆箱、飞杖、变花、套圈、金钱落杯、双人跑棍”等魔术节目都源自这里头的道具,除了表演与排练,它们是不能见光的。陈小胜说“魔术是假的,功夫是真的”,所以,他天天练功,即便已身怀绝技。

  新年临近,好想和家人在一起吃顿家乡的饺子

  来杭闯荡快半年了,陈小胜与同伴们住在一间没有窗户的出租房里。每天,工作生活忙碌有序。清晨,他们换上古装,敲着锣并大声吆喝着:“各家商户,文明经商,买卖公平”之类的话,这番“言行举止”唤起了人们对久远年代的不少记忆。看陈小胜的古装造型,我不由想起电影《三峡好人》中的一句台词:“你知道吗,现在的社会不适合我们了,因为我们太怀旧了”。对此,陈小胜不以为然。

  陈小胜的收入不高,每月1000光景,除去600元的房租费及吃饭费用,所剩无几。不过,他坚信好日子就要来了,时代在前进,民间艺人的行当一定能在未来日子发扬光大。到那时自己有钱了,他就把老婆、孩子接到杭州来,毕竟那是他最大的牵挂。长年奔波在外,又是一个新年快到了,现在最想吃的是家乡的饺子,他说,吃上饺子就有回家的感觉,而家的感觉就是温暖。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瞬间 A0007 在掌声和喧闹背后…… ■本报记者 杨晓轩 摄影报道 2007-12-30 钱江晚报a00072007-12-30000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