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3版:每日新闻·时评
3  4  
PDF 版
· 奇思妙语
· “常回家看看”还不够
· 县长道歉不足喜
· 城市规划 民生为本
· 《乱证时代》
· 一周读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常回家看看”还不够
□吴江
  昨天上午9时20分左右,一位80岁的失明老太太从4层楼上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出门买菜归来的保姆见状,抱着老人痛哭不已。据保姆说,这两天因为她准备要回家过春节,老人不让走,前天晚上还为这事哭了,没想到昨天一早就发生了悲剧。(1月6日《北京晨报》)

  人们在同情这位“空巢老人”的悲惨境遇的同时,一定也会心生不解,何以这位老人会如此的依恋并不是一家人的保姆,这位老人的亲人子女又都哪里去了,甚至会得出这位老人的儿女不孝的结论来,并认为只要子女“常回家看看”,类似的家庭悲剧便完全可以轻松预防。

  不错,那首脍炙人口的《常回家看看》,确实唱出了人们心底的情感依托,但是仅仅一句“常回家看看”,恐怕还不足以让“空巢老人”们不再孤单落寞。事实上,这“常回家看看”,唱起来好听,说起来简单,但现实中却未必可行,甚至与子女的孝或不孝也并无直接的关联。如今咱们身处的社会在逐渐步入老龄化的同时,也步入了快节奏的现代化,子女在远离父母的城市工作生活正在成为一种常态,假如老人在北京,儿女在深圳,恐怕“回家看看”大多只在春节,顶多加上长假,要说“常”恐怕远谈不上,如此情形,“常回家看看”的解决方案究竟是否可行?儿女们在时间上、经济上、工作上能否承担得起?显然都是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单靠一句“常回家看看”,或是单靠一片“孝心”恐怕都显得不再足够。此外,除了社会发展拉远了相当数量的儿女与父母的空间距离这一关键因素之外,一些“空巢老人”完全可能既无子女,也无亲人,对于他们的亲情需求来说,“常回家看看”甚至连最基本的前提条件都不再具备了,莫非他们只能孤单度过晚年不成。

  可见,社会的发展变革、生活居住方式的巨大变迁,想要继续依赖“常回家看看”的传统方式来维系亲情、慰藉老人的情感需求,至少已经不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用解法。但是,让老人们享有快乐丰富的晚年生活,却依旧是全社会不容推卸的责任。因此,在鼓励具备条件的儿女们“常回家看看”之余,更急需的是调动各种社会资源来为老年人创建幸福的养老环境。国外的大中院校都要求学生去完成相当数量的志愿者服务工作,其中就包括去服务老人,与老人交朋友。我们也应该尽快建立类似的帮扶通道;此外,社会还有义务为老年人建立一些公益性质的活动与娱乐中心,每一个社区都应该建立这样的老年人聊天室、棋牌室。当“空巢老人”们“一个都不能少”地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关爱时,当每个空巢老人都能找到相应的情感寄托时,恐怕不再会孤单落寞到保姆一走,便万念俱灰的地步。

  但愿这位“空巢老人”的不幸能够引发全社会更深层的反思,而不只是再次想起那句未必可行的 “常回家看看”。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时评 A0003 “常回家看看”还不够 □吴江 2008-1-7 48257178002CE173482573C800439392[B1-蒋梦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