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1版:人文
3  4  
PDF 版
· 6岁的刘懿凡
想剪一张窗花
· 涌金公园里草地
为什么被拦起来了?
· 卖红薯的冯立华
给北京奥运写了两首歌词
· 学者智囊团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1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当年“思想解放大讨论”的见证人、经济学家、社会学家
各路专家学者组成超强阵容

学者智囊团
加盟本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报道
  本报讯 茅于轼、王强华、胡福明……一串串闪亮的名字,一个个有见地的思想,一条条锦囊妙计……本报“改革开放30年特别报道”推出之后,得到了国内众多学者专家的肯定和赞赏。近日,众多学者专家纷纷欣然接受本报的邀请,加盟本报的学者智囊团,为“改革开放30年特别报道”担任学术指导,他们将为读者呈现更深更细的改革剖面,提供更厚重更精粹的思想发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编辑及原稿作者王强华、胡福明:

  最大的解放是人脑的解放

  30年前,《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一场思想领域的变革至今影响着无数人生,那一场思想解放,成为此后变革的思想发源。30年后,当年亲手编发此文的前新闻出版署副署长、前《光明日报》副总编王强华接受本报记者的专访,他对本报推出的“改革开放30年系列报道”十分欣赏,认为这是通过回顾改革开放的过程,来验证思想解放的巨大作用,为当下的发展找到继续解放思想的加速度。

  “中国有两次解放,第一次是1949年建国的解放,第二次,就是1978年‘真理标准大讨论’引发的更深层次的解放——头脑的解放。” 1978年,王强华是光明日报社哲学专刊部的主任,当时他向在南京大学的胡福明约了有关“拨乱反正”的理论文章,之后胡福明就写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一文。这篇文章引起了光明日报社主编杨西光的重视,经过作者胡福明、光明日报编辑王强华等人和中央党校理论部的多次修改,这篇文章标题变成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内容也有了很大变动,变成了一篇反对“两个凡是”的理论文章。此文经《人民日报》、新华社转载,在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引发了著名的“真理标准大讨论”。

  “这次大讨论开辟了改革开放的新的一页,在理论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它引发头脑的解放对广大干部群众产生了巨大作用。”王强华说。他说,这次大讨论是历史的必然,在这个历史的转折点上,中国的思想必须解放,否则中国无法前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者胡福明(原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对本报这组改革开放30年报道也相当关注,并很乐意成为智囊团的一员。胡福明说,做好这组报道有难度也很有意义,反思历史才能建设现在,规划将来。“现在很多年轻人不知道30年来中国的变化,回顾变化,可以让他们成长,从而让中国成长。”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

  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葛力成:

  解放思想才能建设现在

  “两创”将成为发展的加速器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愉快地接受了本报的邀请,加入本报学者智囊团。他认为,每个人的思想都会有局限性,因此集思广益,会将一件事物的方方面面呈现出来,从而呈现它的本质。“解放思想是不会过时的,过去要解放思想,现在也要继续解放思想,才能把前进的障碍不断去除。”

  除了省外专家,省内的学者们也欣然相约。浙江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葛力成认为本报的报道很有深意:“以思想解放为主题,回顾30年我们所走过的路,可以总结成功经验,对浙江的发展很有意义。‘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与解放思想是统一的,大胆创新将成为浙江和中国发展的加速器。”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杨树荫也将成为本报专家智囊团的一员。杨院长牵头正在做一项浙江省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方面成果的总结项目,名为《改革与我》。这个项目将围绕改革开放30年来给浙江带来的变化,通过三个大板块,以创新和具体的视角,解读这30年来浙江人的变化:更富了、生活品质更高了、综合素质更高了。杨院长为本报的特别报道建议了一个视角:多从人的变化去描述宏观的改革开放。

  本报记者 陈桔 韩晓军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 D0001 学者智囊团 2008-1-16 48257178002CE173482573D1001C53E5[A1-陈桔≈B1-方时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