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9版:每日新闻·文娱
3  4  
PDF 版
· 到中国美术馆
去看敦煌艺术
· 百件日本海外回流文物
在京展出
· 学生的新年音乐会
上了电视台
· 柏林电影节公布
主竞赛单元影片全名单
· 知青子女们的新生活,
可以看作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民间记忆
· 杭州藏家
开始看好当代油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40年前的“上山下乡”,对今天的很多人来说仍是一种“情结”,昨天来杭签售新作的作家叶辛也证明了这一点,因为他的新作《孽债II》一亮相就燃起影视改编权争夺的硝烟
知青子女们的新生活,
可以看作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民间记忆

  本报讯 1995年,根据作家叶辛的小说《孽债》改编的电视剧红遍大江南北,十几年后叶辛宝刀未老,写出了续篇《孽债II》,目前已经成为30多家影视公司争夺的对象,尤小刚、赵有亮等大腕也纷纷伸出橄榄枝。这是昨日在杭州市新华书店庆春购书中心签售《孽债II》时叶辛透露的。

  “40年前的那场‘上山下乡’让我成了‘知青’”,所以昨天到现场的中老年读者大多有很浓的“知青情结”。而作家叶辛的这部知青题材小说《孽债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创作完《孽债》后一直在酝酿的作品。他用16年时间同步观察和思索,然后花了300天写就,是叶辛一个跨世纪的夙愿。在书中,叶辛从80多个知青子女的故事中挑选了5个,构成了《孽债》中美霞等5位知青孩子融入都市生活的成长经历的主线,描绘了当代上海五光十色的生活。“购房、求职、恋爱、婚姻等各个方面都有涉及,反映的生活面比《孽债》更广。”现场的一些读者则认为,书中人物的一些生活境遇的变迁可以看成是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一种民间记忆。

  当年电视剧《孽债》的盛况空前,卢晓峰、美霞等5位知青子女的命运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十几年过去了,虽然“知青”这两个字距社会热点渐行渐远,但他们的子女和我们一样,都活在当下。昨天来到签售现场的很多都是80后、90后,他们不少曾经看过叶辛的小说。一位买了两本《孽债II》的周同学说,没看过写知青子女的小说,但知道叶辛是大作家,所以想读一读。

  上海文艺出版社的任春说,《孽债II》出版半个月内,发行已经超过了20万册,在上海和云南两地销得特别好。

  有“知青情结”的大有人在。《孽债II》一问世,就已经遭遇众多影视公司的争抢。叶辛说,目前已经有30多家影视公司希望得到《孽债II》的影视改编权,大导演尤小刚和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赵有亮对此也深感兴趣。“我和尤小刚是多年的好友,他对我说,‘本子我都不用看了,对你我还不了解嘛,我自己就是知青……’”叶辛说,尤小刚派了旗下影视公司的老总与他洽谈,希望能得到影视改编权。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赵有亮当年曾经在电视剧《孽债》中出演沈若尘,他也很希望旗下的公司能拍《孽债》的续集。

  当年电视剧中可爱的小演员们,现在也已经长大成人,有些观众希望他们在《孽债II》中继续扮演原来的角色。“我也很希望是这样,但有些孩子长大之后,形象可能不合适再扮演角色了。”叶辛说,他和云南的几个小演员联系不多,但知道他们有的在自来水厂工作,有的在州一级的舞蹈团。“当年演卢晓峰的孩子现在发胖了,出镜可能有点困难。”叶辛和扮演小美霞的董蓉蓉一直保持联系。“我几乎是看着她长大的,她考上了大学,一直跟我很亲近,前段时间还来出席我们的一个活动。”

  《孽债II》反映的是当代大上海的生活,叶辛为了照顾上海人的感情,表示将首先考虑把电视剧改编权给上海的影视公司,上海文艺出版社将为此举行一次无底价竞拍。

  本报记者 陈桔 摄影 唐光峰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文娱 A0009 知青子女们的新生活,
可以看作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民间记忆
2008-1-20 48257178002CE173482573D5003C5FD5[B1-张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