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4版:人物
3  4  
PDF 版
· 张月姣:WTO大法官
· 何振梁:国际奥委会的中国脊梁
· 章新胜:决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何振梁:国际奥委会的中国脊梁
  何振梁,江苏无锡人。现任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委员,曾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中国奥委会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他两次参加北京申办奥运会,两次担任申奥投票中方陈述人,是北京申奥由失败到成功的标志性人物。他在国际奥委会的地位、威望和影响,他的经验和出色的语言能力,他在暮年所付出的巨大身心劳动,为北京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成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何振梁是新中国体育走向世界的见证人,曾被外国体育刊物评为全世界最有影响的十大体育领导人之一。

  莫斯科的眼泪

  看过莫斯科申奥直播的人一定还记得,2001年7月13日,何振梁作为北京申办陈述人的第一句话就抓住了所有人的心:

  “不论你们今天作出什么决定,都将载入史册,但只有一种决定可以创造历史——你们今天的决定,可以通过体育运动促使世界和中国拥抱在一起,从而造福全人类,如果你们把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荣誉授予北京,我可以向你们保证,7年后的北京,让你们为今天的决定而自豪。”

  “Bravo(棒极了),”都灵市冬季奥组委副主席艾弗琳娜在众人的掌声中大喊。

  何振梁用英语和法语交替说出自己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崇敬,这是他真正动情的时刻,这也是他一生中能为国家做的最后一件大事了。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萨马兰奇拆开信封,宣读国际奥委会委员们的投票结果: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举办权,授予北京。”

  当“北京”这最后两个字从萨嘴里吐出时,直播大屏幕上出现了何振梁特写——这个满头银发的老人,泪水恣意流淌。

  中国奥运“教父”

  这不是何振梁第一次为中国申办奥运会效力。第一次,奇迹没有发生。1993年9月23日,摩纳哥的蒙特卡洛,45对43,“两票之差使北京失去机会”。

  那是,何振梁也曾暗自伤心落泪。“那次没成功,因为我从来不说失败,有它必然的因素,有它偶然的因素。”

  在去年12月接受央视《面对面》节目采访时,何振梁道出了这个“必然因素”:“第二次我们北京申办的时候,一位委员他跟我讲,就说当时东欧的前社会主义国家全部政局很混乱,我担心你们的领导人邓先生百年以后中国会发生什么事情?这八年时间过去了,中国的发展的情况证明我当时的判断错误了,所以这一次我一定要投北京的票。他所讲的话,代表了不少欧洲的委员,又是构成了国际奥委会里面的近一半他们的看法。他们的疑虑在2001年的时候全部消除掉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当然要考虑,十多亿人民的愿望,中国从来没举办过这个奥运会,体育的成绩又那么高,经济实力又那么强,政治社会那么安定,有什么理由不给中国呢?”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物 C0004 何振梁:国际奥委会的中国脊梁 2008-1-28 钱江晚报c00042008-01-2800017;48257178002CE173482573DC003B5BB7[B1-方臻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