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4版:人物
3  4  
PDF 版
· 张月姣:WTO大法官
· 何振梁:国际奥委会的中国脊梁
· 章新胜:决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张月姣:WTO大法官
》》》》》 本版撰稿:赵晨
  精力充沛的张月姣被人称为“工作狂”,她在世界银行工作期间,美国同事称她“铁女人”。在中美知识产权谈判中,她做了100多万字的笔记,让对方都感到吃惊。她说,只要是她热爱的,认为值得去做的事,就一定会全力以赴做好。

  这一次,她又做到了。2007年11月27日下午,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任命中国律师、汕头大学教授张月姣为该组织的上诉机构成员,这意味着张月姣成为中国首位WTO大法官。

  世贸大法官

  “我将用我的知识、经验、能力为WTO争议解决服务,我很喜欢与有着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专家一起工作,他们带给我很多启发,而且我也喜欢和大家合作。”获知任命消息后,张月姣心情平静地说。

  现年63岁的张月姣,曾任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今商务部)条约法律司司长、亚洲开发银行欧洲局局长等职务,并担任过中国知识产权谈判代表、中国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和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法律顾问,参与制定与完善《专利法》、《商标法》、《版权法》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现为汕头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君合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

  在这之前,她曾与世贸组织上诉机构法官的职位擦肩而过。

  2006年4月,WTO上诉机构甄选委员会第一次考试。面对甄选委员会的提问,张月姣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所有委员对她的回答都很满意,甚至还有一个委员幽默地问她:“还有什么是你不知道的吗?”不过,那次最终获得任命的是南非的大卫·乌特霍特。

  年逾60的她并没有放弃努力,得知WTO上诉机构在2007年底和2008年6月还有空缺职位,她又开始了一场“比当年准备博士论文还艰难”的冲刺:每天早晨5时起床,把与WTO有关的所有报告、专著、案件都研究一遍,然后上网跟踪上诉机构正在处理的案件,办公桌上永远堆满了文件和书籍。张月姣回忆,这样的生活,持续了整整19个月。

  2007年11月份,她再一次参加了WTO上诉机构甄选委员会的考试。

  除了回答甄选委员会的提问,对于各成员国政府所关心的环保问题、反倾销问题、上诉机构改革等问题,她都做了出色陈述。这一次,她获得一致通过,成为将被任命的四名新成员之一。另外三人分别是美国的希尔曼、菲律宾的保蒂斯塔和日本的大岛正太郎。

  “中国推销员”

  2005年2月,张月姣代表中国任西非开发银行首任董事,当时,张月娇61岁,刚从亚洲开发银行欧洲局局长任上卸任。2004年底中国加入西非开发银行,成为该银行区外最大股东。

  听到“西非”两个字,张月娇想到了肆虐的疾病和遥远的路途,但最后她还是接受了这个薪水不高的职位。和大部分她的同辈一样,她总是被一种使命感所驱使。

  此后,张月娇需要每年四次飞赴非洲参加董事会。成立于1973年的西非开发银行,是西非经济与货币联盟下属次区域政府间开发金融机构,旨在促进成员国经济平衡发展和推动西非经济一体化进程。

  在总资产13亿美元的西非银行,张月娇的话语权并不完全来自中国400万美元入股本所占的股权,她对区域合作、法律事务的熟悉受到其他国家董事的欢迎。她提出了很多比较好的建议,这让其他国家感到中国参与西非开发的诚意。西非开发银行行长博尼·亚伊对张月姣大加赞赏。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非洲大陆,她是中国的超级大使,但她更喜欢把自己定位为众多中国企业的义务推销员。

  不管每次的董事会选在哪个国家开,她的日程安排都是:第一天开董事会,第二天与当地中国企业见面座谈,把在董事会上记下来的西非地区即将招标的项目,及时告诉合适的中国企业,并且帮助它们了解招标流程。

  更多的一种情况是,有着丰富法律知识的张月娇给这些企业提供义务咨询。清华同方曾经在竞争一个海关识别系统的项目时,被一个竞争对手模仿了外观设计。因此,张月娇每次都要提醒企业,要注意对自己知识产权的保护。她还多次在董事会上呼吁允许中国银行在西非多设立网点,并成功推动在多哥举行“中国经济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物 C0004 张月姣:WTO大法官 》》》》》 本版撰稿:赵晨 2008-1-28 钱江晚报c00042008-01-2800014;48257178002CE173482573DC003B5C37[B1-方臻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