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7版:人文
3  4  
PDF 版
· 昨天,走进章家宅院
· 她的自传只写了一半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昨天,走进章家宅院
本报记者现场目击,许多人怀念这位一代名媛
  本报北京专电 我国杰出的外交官、著名作家、一代名媛章含之,于26日上午8点半左右病逝于北京朝阳医院,享年73岁。这两天章含之的女儿洪晃,在北京家中为母亲设立灵堂。昨天上午,记者赶到位于北京东单史家胡同51号章含之的故居,亲历亲友的凭吊。

  昨天的史家胡同,只有东段仍然呈现出北京胡同典型的狭窄逼仄,西段已经改建的部分显得很宽敞,几乎和它西端的东四南大街一般。从史家小学开始往东,一整排红门灰砖的大宅院。章含之的故居是51号院,屋檐上已经悬挂起黑色挽纱,大门紧闭;一边的墙上镶嵌着立于1986年的“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匾。这里曾经居住过章士钊等一代名流,更是章含之和前外交部长乔冠华10年伉俪、风雨同舟的见证。

  记者来到这座宅院门前的时候,门外已经站了几个老人,他们看到报纸上的消息,专程从西城赶来。其中一位姓李的老太太是章含之的忠实粉丝,她说上回没赶上签售,这次无论如何要到遗像前悼念一下。不过看到紧锁的大门,大家都有些犹豫。记者正要上前按铃,大门忽然开了,一位老大爷从里面走了出来,看到门前一伙人吃了一惊。得知是前来吊唁的百姓,老大爷说“你们进来吧,小声一点,现在家里亲戚客人也蛮多的。”于是记者就跟着几个老人一起走进了宅院。

  寒冬腊月里,这个典型的三进四合院显得萧索肃穆,走廊环绕的庭院里,掉光了叶子的枯树伸长了枝干向设立灵堂的大厅倾斜,仿佛也在凭吊在这里居住了几十年的主人。灵堂的门外,黑底白字赫然矗立洪晃的朋友张明天为章含之写的挽联:

  胸含海岳满腔深情历经风雨终无悔

  国之瑰宝一代名媛笑谈春秋犹未尽

  这时洪晃的秘书韩小姐把我们依次引入灵堂。大厅内章含之的遗像前已经摆放了许多花篮。记者随众人一起在灵前吊唁后,看到章含之的女儿洪晃就在左边的隔间里和几个亲戚聊天,洪晃面色凝重,颇为憔悴。那位姓李的老太太也非常喜欢洪晃,正想上前慰问几句,被秘书小姐拦下。韩小姐告诉记者,洪晃已经几日没合眼,一直在朝阳医院看护母亲,实在太累,也不方便接受采访。章含之的追悼仪式将于2月1日在八宝山举行,这几日只接待亲戚朋友。

  一行人走出宅院的时候,刚才开门的大爷还站在门口。记者上前一打听,才知道他就是章含之的丈夫乔冠华的司机张凤午。张师傅跟着乔冠华在这座宅院里也住了几十年了,说起章含之,老人家感慨万千,最令他感动的就是章含之对乔冠华无微不至的照料。

  “一个女人做到她这个程度,实在太完美了。”张师傅说,“乔冠华生病的时候,儿女都不在身边,就她(章含之)一个人。那时候乔老也没什么钱了,香港买来的进口药都是她自己掏钱。最后一次住院的时候,吃饭困难,两个月的时间我每天中午开车接她从北京医院到北京饭店买两菜一汤。”

  “他们还没住在一起的时候,两人住得也挺近,乔老就住在那边,”老张手指着胡同西端的大街,“开完会,我开车接乔部长回家,路上看到章含之骑着脚踏车,我就说顺路送你吧,她说不远不远,然后就骑车过去了。”

  正说着,一位住在附近的大娘凑过来了,看到门上挂着挽纱颇为吃惊,“前段时间看着还好好的呢?我都还看到她笑盈盈地送几个朋友出来。”

  “没让大伙儿知道生病了,她很坚强也很重形象。”老张说。

  本报特派记者 郑琳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 B0007 昨天,走进章家宅院 2008-1-28 4988B9D299C1A481482573DD0035A2AB[A1-郑琳≈B1-文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