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6版:每日新闻·时评
3  4  
PDF 版
· 这个浪漫有点险
· “实物之暖”,暖身又暖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1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实物之暖”,暖身又暖心
  “天冷了,拿个热水袋暖暖手吧!”1月27日,在南宁市火车站的候车旅客拿到了南宁铁路公安处民警送来的热水袋。原来,为了不让在火车站候车的老人、孩子挨冻,南宁铁路公安处的民警自己掏钱,购买了大量热水袋送给滞留在南宁火车站的旅客。

  杭州火车站上搭起几十个军用帐篷,为滞留车站的旅客遮风挡寒。

  1月27日,南宁市巡警支队通过走街道、进车站、访店铺的形式,把30000多册春运安全防范知识小册子发到了市民的手中,让市民了解安全防范知识。

  无论是帐篷、热水袋,还是“春运安全防范知识小册子”,都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实物,而“实物之暖”正是笔者所要评说的关键所在。如果民警与巡警送的不务“实”而务“虚”的温暖,又会如何呢——民警来到火车站送来的不是热水袋,而是“口头温暖”;巡警“走街访铺”送来的不是“春运安全防范知识小册子”,而是“口头提醒”,又会收到什么样的效果呢?不能否认,“口头温暖”与“口头提醒”也是一种行动,也能让被慰问者与被提醒者感到温暖,但是,更大的可能是,这样的温暖“治标不治本”,甚至连标也治不了,很快就会随风飘散。

  同情不能仅仅挂在嘴上,需要行动,行动才能把同情转化为现实力量。同理,温暖更需要行动,需要“实物行动”,如果总是习惯于走走、看看、问问、说说,以为这就把温暖送到了人们的心里,无疑是值得怀疑的——饱暖未成事实,心里何暖之有?

  虽然说慰问确实能让人心头暖,但这只是对大多数“饱暖无忧”的人来说的,而对于“饱暖有忧”的群体来说,他们需要慰问的“精神之暖”,也需要“实物之暖”。

  别说“实物之暖”很俗气,其实那叫“实在”——看得到、摸得到、用得着、感受得到,暖身又暖心。

  □柏敏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时评 A0016 “实物之暖”,暖身又暖心 2008-1-29 48257178002CE173482573DE004B9E1A[B1-戎国强] 2